化工事業部致力于在農用化學品、汽車用化學品、新材料等領域提供創新、優質、綠色的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將事業部打造成為扎根中國、全球運營的創新型的精細化工領先企業
化工事業部的定位其實是非常聚焦的,準確地講,我們是精細化工事業部。精細化工以塑料、橡膠、涂料、合成樹脂、專用化學品等為代表,有技術密集程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關系國計民生,體現國家綜合技術水平。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相繼將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重點轉向精細化工。我國精細化工產業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有明顯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精細化率低、缺乏領頭羊、環境不友好。同時,我國化工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20年將達到13.8萬億元的規模,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化工領域正迎來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機遇。
瞄準這一戰略機遇,化工事業部致力于在農用化學品、汽車用化學品、新材料等領域提供創新、優質、綠色的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夯實產業根基、加強創新管理,將事業部打造成為扎根中國、全球運營的創新型的精細化工領先企業。為此,我們積極開展與全球領先精細化工企業的對標工作,尤其是以杜邦和陶氏為對標企業,把握近年來國際化工行業巨頭并購重組的思路,結合社會發展趨勢梳理和整合自身產業基礎,使產業方向更加聚焦。
自2016年12月組建以來,化工事業部扎實推進以“13689方針”為指引的一系列內部整合、協同、創新、提升的工作,確立了化工事業部愿景和戰略目標,并以此為基礎制定落實科技規劃、產業規劃及產品規劃,同步推進股權及業務整合、職能部門轉型、6S+管理體系建設、創新研發體系建設、卓越運營管理體系建設、杜邦管理體系推廣、社會責任體系建設、黨建體系建設等工作。
目前,這些方面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中化藍天完成股權調整,“凱藍項目”一期交割,中化國際收購中化塑料等5家企業股權,內部整合跨出重要一步;所屬七家公司的總部職能由74個部門精簡為45個,事業部總部和BU的權責進一步明確,職能部門轉型順利推進;全面承接集團6S管理部署,確立了“創新研發、卓越運營、HSE管理、并購整合、信息化管理”五大核心運營管理體系,梳理跨部門流程,初步構建“6S+”一體化管理體系。
同時,化工事業部積極學習先進企業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推進創新管理,計劃在未來三年持續推動以下核心體系和能力建設,以獲取全球石化行業“精英俱樂部”的通行證: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創新體系。為實現“從市場到市場,系統地為未來市場探索和開發新產品,并且不斷提升創新效率”的目標,化工事業部提出Idea to Profit(簡稱I2P)創新管理理念,并籍此整合研發戰略管理、項目管理、成果管理、資源管理、情報管理等模塊,形成完整的Sinochem Innovation System(簡稱SIS)創新體系,作為化工事業部6S+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研發戰略管理負責系統規劃創新體系建設,完善中央研究院和BU研究中心兩級研發架構,協調落實產品規劃、科技規劃,配合支持戰略規劃,同時設計創新創意收集體系;研發項目管理以閘門評審為抓手,分級分類分階段跟蹤研發項目進展,判斷項目市場價值,從而提高研發資源配置效率;研發成果管理是通過對研發成果開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提升無形資產的核心價值,贏得并鞏固市場競爭優勢;研發資源管理包括研發平臺建設、研發人才引進、研發人員激勵等,旨在提升公司創新活力;研發情報管理通過對競爭情報的收集、分析與服務,持續為事業部發掘熱點領域。
建立從訂單端到回款端的卓越運營體系。化工事業部對標國內外優秀實踐,著力打造具有事業部特色的卓越運營體系(SES),通過訂單端到回款端的系統能力建設,提升運營系統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該體系作為化工事業部6S+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建立一套規范的運營管理標準,追求更高質量、更短周期、更低成本,形成持續改善文化,培育更多的運營管理人才。
另外,通過建設生產執行系統MES、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SR M等信息化系統,打通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的信息通道,實現生產管理整體優化,搭建企業、供應商和客戶之間信息溝通平臺,打造全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產品和服務,最終達到卓越運營的目標。目前,首批五家試點企業已經啟動SES體系推進工作,計劃用兩年時間在化工事業部所有生產企業全面推行并取得顯著成效。
打造橫向業務協同互聯、縱向生產運營洞察的信息化體系。化工事業部成立之始,就從兩化融合的戰略高度推動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數字化應用將引領公司在商業模式、管控流程、業務運營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智能機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將服務于包括營銷、研發、供應鏈、制造和服務等諸多領域。因此,無論創新管理體系還是卓越運營體系,其實施過程都離不開信息化支持。
事業部信息化建設以兩化融合為體系指導,以智能制造、互聯網+為方向,確立了“橫向業務協同互聯、縱向生產運營洞察”的建設思路。其中,橫向協同互聯以CRM、SRM、SCM、物流管理等系統為重點,建立以ERP為核心的供應鏈互聯協同平臺,市場驅動、快速響應,實現現代制造供應鏈在資金、物流、需求、供應、生產的全面協同,具體以揚農、藍天、塑料業務應用為重點;縱向運營洞察以DCS、MES系統為重點,提升下屬各企業工廠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促進成本、質量、安全控制的管理改善,擴大贏利空間,具體將以圣奧、科創、藍天郴州為實施重點。目前,事業部已完成未來智能制造核心MES系統平臺方案的規劃與選型,并以圣奧化學為試點全面啟動建設;完成事業部供應鏈采購協同的SR M框架與平臺選型,形成以事業總部、沈陽科創、揚農瑞祥為首批試點的實施計劃。同時,通過財務報表合并的系統建設、財務機器人的創新應用、研發閘門式系統的深入應用、實驗室e-lab系統的推廣、科技情報系統平臺的啟動,全方位為產業提供服務與保障。
構建研發項目管理體系,建立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機制。為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項目實施,化工事業部已經搭建起相應的體系和機制,確保核心創新項目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項目管理機制上,以“閘門式”研發項目管理為核心,依據已經進展到中試及以上階段、預計在2020年底前能投放市場、市場銷售規模預計達到1億元或毛利達到3000萬元以上等標準,篩選出了16個重點跟蹤項目。事業部每個月組織一次項目協調會議,總裁親自調度,相關事業部領導出席,由項目經理進行匯報,負責銷售、生產及技術等的項目組成員均出席會議,現場解決問題。
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按照“分級管理、標準流程、落實責任”的方針,對于項目預期利潤1000萬以下者由各基地工廠管理,預期利潤1000萬(含)至3000萬者由BU管理,預期利潤超過3000萬(含)者由化工事業部管理。建立了包括客戶分析、市場分析、營銷分析、財務數據、行業對標在內的標準模板,以季度為單位定期跟進項目進展,通過管理指標和財務數據,客觀反映商業模式創新項目的推進成果,事業部層面由二把手直接負責商業模式創新項目的協調推進工作,各BU和基地層面由一把手負責。化工事業部通過內部梳理,已立項了包括中化藍天的“天藍360”、沈陽院的研發合同外包服務(CRO)等多個商業模式創新項目。
躋身世界化工產業前列,不僅需要產量規模和盈利能力,也需要不斷創新管理來夯實企業根基,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構建具備事業部特色的“創新三角”,全面推進產品及業務組合創新、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四位一體創新驅動戰略,打造新能源汽車的高性能材料解決方案提供商和中國農藥標桿企業,這是化工事業部未來三年戰略規劃期的發展主線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