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集團整體定位,能源事業部在“成為中國最好的能源公司”的愿景目標基礎上,提出了“產業優化升級、商業模式創新、全力提質增效、對接資本市場”的戰略發展核心思路
去年12月,集團黨組質詢通過了能源事業部2018-2020年戰略規劃。對我而言,這無異于再一次聽到了沖鋒的號角!從高橋石化到鎮海煉化再到中石化總部,從基層專業崗位到承擔管理職責,我在石化系統已經工作學習了34年,為國家石油石化企業正名、增益是我孜孜以求的夙愿。我也是幸運的,一直追逐著做優做強中國石化企業的能源夢。
中化集團是一家有著光榮歷史的優秀國企,涉足能源業務已有60多年歷史。“萬人共筑能源夢,層層點燃創業情”,自從去年9月1日起從張偉總裁手中接棒繼續帶領中化能源筑夢圓夢,我明白,這是組織賦予的新使命,也是能源夢的新起點。
近十余年來,中化的能源產業基礎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石油產業鏈。目前,中化能源份額油產量320萬噸/年,石油貿易規模1.4億噸/年,煉油能力2730萬噸/年(含參股),石化倉儲規模1310萬立,油品銷售業務分布在18個省/直轄市,銷售規模達800萬噸。2016年12月12日,能源事業部成立,對產業鏈上下游業務進行整合,增強協同發展效應。2017年,中化能源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全年實現稅前利潤49.8億元,完成預算的118%,同比增長79%。同時,各項重點戰略議題按計劃推進,特別是煉化一體化項目二期正式開工建設,第二套煉化一體化裝置建設提上議事日程,下游隔墻工廠項目引進初顯成效,中化專屬石化園區發展藍圖徐徐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中國石化產業面臨結構性調整,煉化一體化建設處于機遇期,國際石油貿易流向變化、國內原油市場開放、油品銷售行業終端為王,都給能源事業部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2017年11月,集團公司發布了戰略指引,明確提出“以石油化工為基礎、以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引領的創新型的綜合性化工企業,涵蓋地產和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的戰略定位。這一定位立足集團現狀,著眼長遠發展,同時指明了能源板塊的基礎地位。
遵循集團整體定位,能源事業部在“成為中國最好的能源公司”的愿景目標基礎上,提出了“產業優化升級、商業模式創新、全力提質增效、對接資本市場”的戰略發展核心思路,以泉惠石化園區建設為支點,加快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促進業務模式創新,全力提質增效,做優做強做大中化能源業務。
在產業升級優化方面,我們明確定位與商業模式,將專屬園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石化園區,夯實石油化工產業基礎,加快推進煉化一體化升級,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從現在到2025年,能源事業部將分階段完成泉惠石化園區建設:一方面加快推進乙烯項目建設并實現商業運營,到2020年實現15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200萬噸/年芳烴的發展目標;在此期間,對“十四五”進行規劃,2018-2020年完成整體規劃、項目可研、外部審批等前期基礎工作,力爭2020年底前第二套大煉油裝置開工建設,到2023年形成3000-3800萬噸/年煉油、300-340萬噸/年乙烯、500-550萬噸/年芳烴的產能,并實現商業運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向下游精細化工延伸,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合資合作等方式,形成烯烴和芳烴兩大系列產業鏈,重點隔墻工廠項目與乙烯項目同步建成投產;至2025年,泉惠石化園區形成配套完善、具有成本競爭優勢的石化產業鏈和協同發展產業價值鏈,帶動集團的整體協同發展,從而奠定集團在石化行業的地位。
倉儲業務的產業升級要優化網絡布局,聚焦核心區域,圍繞煉化、貿易和銷售業務發展方向,打造泉州、山東、環渤海三大核心倉儲運營基地,并積極布局長江中上游區域。
銷售業務的產業升級則要重視優化調整,做到“有進有退”和資源合理配置,以“輕資產”模式快速拓展油站網絡,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賦能民營油站,打造中國第三大成品油銷售品牌。同時,通過管理創新,提升銷售公司管理專業化、標準化、系統化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國內一流的油站管理服務公司。
不僅產業要升級,我們還要時刻牢記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成本,全力提質增效、推進勘探業務轉型發展、嚴控煉廠與油站經營成本、提升貿易和倉儲業務利潤貢獻、做強石化銷售,確保乙烯產品后路暢通。為實現跨越發展,能源事業部還將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調整事業部組織架構,加強運營管控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意識要融入到每個人的思想認識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讓創新成為中化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比起中石化,中化能源歷史包袱小,開展創新工作的條件很好,可以干的事情很多,大家思維也很活躍,關鍵是需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地去踐行,工作中每個人每天的一點點改善都是在踐行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是驅動能源業務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發展的路徑要依據市場調研結果和技術獲取成本來確定,最終用效益說話。以原油貿易為例,國家政策的調整及外部經營環境的演變都讓競爭更加激烈。維護中化能源原油貿易的“先驅者”地位,抓住國內原油市場放開的機遇,積極開拓海外新資源和新市場,增強與獨立煉廠的合作,謀定而動,科學實施山東戰略,都需要跳出固有格局深入思考。在貿易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各業務板塊應協同配合,最大程度擴大全產業鏈的效益。煉化一體化方面,如何進一步優化也要創新,我們要完成由煉油人向煉化人轉變,就要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發展模式。怎么做到“一平穩四優化”(平穩裝置操作、優化原料結構、優化裝置運行、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公用工程)?怎樣實現新增煉油、乙烯以及芳烴的配套設備的建設?怎樣利用好新增的煉油產能?我們要堅持項目不結束、優化不止步,不僅要創新工程建設現場管理模式,還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
“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為能源事業部互聯網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互聯網+”不僅僅是加法,更是乘法,利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手段觸發實體經濟和傳統業務模式的深層次變革,觸發企業效益乘數效應高質放量增長,是我們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我們作為第一個提出打造能源互聯網平臺的國有企業,要以業務創新為主線,遵循互聯網行業發展的科學規律,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對現有產業進行變革,推動互聯網與現有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輕資產”運營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中化能源事業必將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能源事業部的戰略藍圖已經繪就,十九大報告更加堅定了我們朝著“成為中國最好的能源公司”的宏偉愿景砥礪奮進的決心與信心,我們要以最精干的團隊、最高效的機制做優做強中化能源事業,創造出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業績。在新的一年,為早日實現建成中國最好能源公司的夢想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