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同既是助推中化農業轉型發展的抓手,也是中化農業需不斷加強的發展動力
合作協同是農業的自然屬性。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從傳統的小農生產到機械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無論何時,農業向來是人與自然最密切的合作。伴隨科技不斷發展,農業生產逐步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農業在保持與自然協同的基礎上逐步走向高效率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農業生產者專業分工更加明晰,專業合作更加集聚。從播種到收獲,從產品到產業,合作協同是每一個農業人根植基因的稟賦。正如中化農業提出的“種出好品質”,就是種植者、農業種植技術和自然要素的協同產出,“賣出好價錢”就是優質優價帶來的產業鏈協同價值。
合作協同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無論是產業興旺還是科技興農,無論是生態宜居還是鄉風文明,都是體系協同的集中體現:一二三產業協同、資源協同、人與自然協同、精神與物質協同等等。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能沒有圍繞農業產業全部社會資源的協同。
創新協同助推中化農業轉型
“天時地利人和”,創新協同是中化農業創新轉型發展的加速器。
一是“天時”。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目前已有23個以上的省份和計劃單列市發布了具體實施意見,各類資源向“三農”快速傾斜,農業題材“炙手可熱”。從前期實踐來看,中化農業MAP戰略商業模式逐步清晰,核心理念與產業興農、科技興農、品質興農、綠色興農、人才興農高度契合,成為各級政府落實鄉村振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現代農業“樣板間”的有力推動者。
此外,國家涉農機構新一輪調整、農業“走出去”、農墾系統深化改革、農業產業扶貧等都為中化農業提供了廣闊合作機遇。與此同時,集團領導高度重視農業板塊發展,每每肯定MAP戰略在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中的價值,令中化農業倍感鼓舞。
二是“地利”。“地利”之一是作為多元化和專業化并存的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在整體協同對外開展政企合作、企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各方面為中化農業提供了廣闊舞臺。借力集團資源,成為中化農業發揮平臺戰略優勢、推進業務快速落地的強力支撐。
“地利”之二是中化農業與集團能源、化工、地產、金融事業部已經開始或者正在探討深度創新合作,如MAP技術服務中心“7+3”功能中的農用柴油增值服務、油站渠道的MAP優品銷售、中化作物在各個省區與MAP開展的業務協同、與沈陽院共建的肥料研發實驗室和提質增產項目、廣州南沙和海南南繁項目、農業信貸和保險業務協同等,都為中化農業匯聚優質資源提供了重要支持。
“地利”之三是中化農業傳統成熟業務為創新轉型內部協同奠定了基礎。在中國乃至世界,同時具有種業及種業研發、作物營養和現代農業服務的企業屈指可數。歷史基因、行業地位和我們對中國農業發展趨勢的判斷,賦予了中化農業通過MAP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平臺戰略發展之路。圍繞MAP核心戰略的協同,絕不僅僅是品牌、產品亦或渠道的簡單協同共享,而是徹底以提高農戶綜合收益為最終目標的協同。為此,中化農業在事業部層面重新調整組織機構,通過總部創新業務聯席會、省區種肥藥業務協調會和與農戶意見領袖組建的基層議事會,實現為創新業務保駕護航的全面協同機制。
三是“人和”。在創新戰略快速布局、穩步試點的過程中,平臺戰略優勢逐步凸顯,中化農業著力搭建的MAP“生態圈”加速集聚。在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中化農業與中糧、中儲糧、五糧液、金沙河、凱斯紐荷蘭、雷沃、馬斯奇奧、華為、京東、百度、我買網、春播網、中國科學院、高科新農、中國農業科學院、孟山都、荃銀高科、雅苒、國家農擔聯盟及各級地方政府等諸多合作伙伴,建立了廣泛的戰略合作和業務協同,旨在通過搭建共享共贏的農業“生態圈”,為廣大農戶和農業產業提供最優質的資源和服務。同時,這些合作也將有助于中化農業以新視角新模式探索新的投資領域,進而搭建創新平臺公司和培養更多的獨角獸。
在寧高寧董事長提出“科學至上”后,中化農業對創新協同的發力點進行重新審視,召開創新項目研討會,25個創新項目應運而生,目標就是打破部門藩籬,促進資源協同,推動全員創新,集中攻關重要的創新課題,為創新戰略前行披荊斬棘。在兼容并蓄的開放式創新氛圍下,中化農業專門設置創新激勵機制,按照項目創造的價值和個人的貢獻進行考評獎勵。創新項目集群“引進來”“走出去”,與小米、京東等眾多創新型企業開展內外部交流訪學。8月初,中化農業對第一批創新項目進行集中答辯和快速落地部署。
共贏共享共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創新協同是中化農業需要不斷加強的發展動力。
中化農業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和發揮政府資源?如何借力集團公司的多元化產業基礎,深入討論新領域產業協同?MAP“生態圈”將如何搭建,應該形成怎樣的共贏共享、落地復盤機制?中化農業各BU如何更好實現業務協同、資源協同和人力協同?這些都是中化農業開展創新協同工作需要不斷回答的問題。
在加大業務整合后,中化農業各個層面的協同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應該看到,中化農業還需要打造一支更加專業的長期開展創新協同工作的隊伍和體系,統籌事業層面合作資源和條線;需要形成分層分類的戰略合作目標和打法,更加注重前期對資源的深入了解和后期的持續落地;需要解決“人走線斷”等資源共享和跟進問題,將資源組織化、體系化、線上化;需要形成更加包容有效的全員協同文化和工作機制。
未來,我們將通過建立一支貫通領導層、工作層和基層的創新協同工作隊伍,按照集團協同、政府資源、科研平臺和商業合作四個維度,確定協同工作整體目標和具體打法。與此同時,在全面對接各類資源的基礎上,中化農業將搭建創新協同資源信息共享平臺,集中解決“人走線斷”等問題,將合作信息和進展線上化,形成協同工作的合力。
匯聚優質資源,服務中國農業,貢獻中化智慧。“我們不為利益而做,但終將利益所有人,包括我們自己。”創新協同,中化農業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