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滿足產業和商業需求的歷史。因此,現代工業革命、產業升級都需要相應的金融變革,從資本角度支持現代科技創新和工業發展
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所言:“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實體經濟跟金融的關系一直遵循著這樣的邏輯,從來沒有被改變過
金融的本質絕非工具與方法論集合,其誕生千年來的初心始終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去解決資源有限性與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歷史上,每一次金融創新的誕生和延續,都源于商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對金融的真實需求,其演進過程煥發著強大生命力。因此,能否有效服務產業、拉動消費、發展實體,成為判斷金融創新是否成功的關鍵標準。
當下,我們已從工業時代走向互聯網時代,實體經濟正在快速變革,新經濟已經萌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呼之欲出之時,金融應該如何創新變革去服務產業、服務普羅大眾?這些正是中化資本新金融業務最為核心的問題,也是中化資本Fintech創新要去解決的關鍵問題。
利他主義、體驗、透明代表了智能浪潮時代的精神,而“平臺”類商業模式則最能與之相匹配。互聯網時代下的產業和商業,將呈現協同、聯網、數據分享的新形態。于是,在設計新金融業態時,必須帶有破壁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實施平臺化轉型。中化資本致力打造的“一圈一鏈”兩大平臺,亦遵循這樣的思路。
連接賦能
金融機構的本質是“連接”,之所以被稱為“金融中介”,作用就是為那些有投融資需求的雙方搭建橋梁。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連接”不是簡單地把投融資雙方接起來,例如大家所熟知的P2P業務,僅僅實現“接”的功能,但無法解決風險定價問題。在中國,雖然大部分的P2P有擔保,但只是把風險測評能力轉移到擔保方,缺乏對風險進行管理的能力,隱患頗多。
我們所談的“連接”是建立在對資產端的風險有評估和定價能力、對資金端的風險承受和收益預期有洞察力的基礎上,這正是中化資本旗下眾多持牌金融機構的核心能力。
所謂Fintech創新,就是使中化資本“一圈一鏈”平臺具有高效觸達用戶、感知客戶需求、產品敏捷發布的“連接”能力,抓住5G技術升級機遇,與業內領先合作伙伴共建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層,實現“萬物互聯”和“云化部署”,確認便捷性、安全性、穩定性和算力的保障完備,能夠支持海量用戶與高并發業務處理,使信息傳輸和交互效率發生質的飛躍。
數據賦能
在生態系統實現大規模網絡協同以及技術革新的驅動下,數據將主導市場競爭,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
以消費金融舉例,螞蟻金服的消費貸款余額高達6000億元,這幾乎超過了中國任何一家信用卡發卡行,不良率始終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人們將其歸結于電商線上消費場景的力量,但說到底還是數據的力量,或者說是場景中數據的力量。
再以供應鏈金融舉例,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關鍵區別在于生產要素的差異。農業時代,土地和勞動力是主要生產要素;工業時代,土地、勞動力和資本成為主要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時代,就是要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推動產業鏈的數字化重組。
我們在Fintech創新探索中發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群的財資管理、供應鏈管理和金融往來其實本質上都是數據交互與關聯,是鏈條化的大數據。數據隨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經營在流動、轉化與共享,如果可以將這些數據收集、清洗、挖掘出來,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通過建模與深度學習,就一定能轉化為金融生產力。
進一步分析來看,技術改變的不僅是企業交易的方式,還有企業構建交易的方式。
在這個思路指引下,中化資本Fintech創新正在實踐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
平臺通過連接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各類金融機構、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合作伙伴的商業行為、管理行為和交易行為,整合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實現制造、流通、金融數據閉環。
以上過程將支付、賬戶體系、信貸、保險、資管包括在內,金融產品與服務嵌入平臺客戶日常經營交易全過程,實現與企業經營信息、交易信息、結算資金、資產、供應鏈金融等的整合與交互,其目的是打造以交易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以場景為關鍵、以產業鏈上下游為方向的新金融服務模式,降低產業整體運營成本和融資成本,提升產業鏈上下游整體效率,通過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
技術賦能
在商業應用中,移動互聯技術增強了金融觸達客戶的能力和便捷性;大數據技術改變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和處理效率,進而提高了甄別風險的能力;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使得金融服務的可靠性、交互性和速度都得到提升;云計算改變了金融的運營成本和效率;區塊鏈帶來了全新的信任機制和加密手段,降低了數據漏損和篡改的風險。
科技最大的功能就是讓企業生產經營和個人消費生活變得數字化,一切生產、生活行為都會幫助積累信用,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效率提升,讓金融服務無處不在。
中化資本Fintech小組計劃在IaaS層基礎上,自主研發一站式PaaS(平臺即服務)平臺,為“一圈一鏈”平臺上的參與方簡化部署、監控、運維和治理等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助力其快速構建基于微服務架構的分布式應用,開源開放,簡單易用,使面向用戶的營銷創新、產品創設等相關應用實現敏捷開發與快速迭代。
與此同時,還將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層服務,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都將以SaaS化的方式向“一圈一鏈”平臺上的各參與方進行輸出,為平臺中的各參與方輸出涵蓋機器學習、數據科學、數據挖掘、預測分析以及快速可靠計算為一體的集成化解決方案,幫助平臺和生態內的合作伙伴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在技術方面快速提升到一流且安全的水平。
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滿足產業和商業需求的歷史。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所言:“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實體經濟跟金融的關系一直遵循著這樣的邏輯,從來沒有被改變過。因此,現代工業革命、產業升級需要相應的金融變革,從資本角度支持現代科技創新和工業發展。
互聯網帶來了零距離、去中心化,用戶成為中心,產品服務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互聯網還帶來了分布式形態,所有資源不是在內部,而是在全球,所有項目并不一定全部由內部完成。中化資本Fintech創新要做的就是用科技提高金融生產力,用技術革新為金融賦能,為“一圈一鏈”平臺賦能,讓圍繞用戶的金融服務更便捷、運轉更高效、運營成本更低、定價更精準、風控更精確。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戈茲曼的著作《千年金融史》中提到金融具有四個關鍵要素:在時間和空間上重新配置經濟價值,重新配置風險,重新配置資本,擴展資源重新配置的渠道。
在互聯網時代下,中化資本Fintech創新正在通過實踐,賦予金融關鍵四要素以全新解讀,努力實現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