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過一次的人更懂得怎樣去活著!”
在中國,有這樣一條道路,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個驛站;
在中化,有這樣一個愿景,叫做受人尊敬、行業領先,
實現建司百年目標,只是永續發展的一個階段。
中國道路,幾多風雨險阻;
中化基業,難免滄桑磨難。
一切滄桑磨難,都會讓明天的抵達更加輝煌,
所有風雨險阻,只會讓路上的陽光更為燦爛。
我們的隊伍
這是一支經過興衰、嘗過得失的隊伍;
這是一支忠于中化、忠于祖國的隊伍;
這是一支科學至上、知行合一的隊伍;
這支隊伍里,有我們可敬的創業領袖團隊,
從第二次創業,到第三次創業,
再到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型企業偉大轉型。
每一次命運重大抉擇——
都是創新的靈魂之舞;
都是創業的動力之源;
都是創造的生命之最。
這支隊伍里,有我們可親的創業楷模群體。
危機,你與中化共存亡;
改革,你與公司共進退;
中化脊梁的你,困難時與公司一起挺直了腰桿;
中堅力量的你,肩負起創新引領者的千鈞之擔;
中流砥柱的你,在黨組指引的航道上乘風破浪。
這支隊伍里,還有我們可愛的創業草根群像,
很難記下每一位員工的姓名,
但可以銘記的,
是中化藍圖上,
永遠有你的精美勾勒、茹苦含辛。
在南疆,在北國,你的笑容與藍色燒瓶一樣亮麗成景;
在五洲,在四海,你的身影與中化旗幟一同交相輝映。
戰略的光芒
光芒,是迷茫者的方向;
戰略,是奮斗者的總綱。
外貿代理型、營銷服務型、產業服務型、科技創新型,
如果你是一個陌生人,這些概念或許只是文字的變化,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中化人,
必定會從這些概念中感味出——
什么叫勇氣,什么是探索;
什么叫創新,什么是韜略!
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環保領域,
奉獻一流產品與服務,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客戶、股東、員工創造最大價值;
成為行業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范;
實現企業、社會、環境的共同發展。
明天,或許還會有崎嶇、嚴寒,
但我們有與時俱進的戰略指引、推陳出新的戰略光芒,
明天,旭日東升,其道大光。
永恒的答案
曾有這樣一位老同志,
每次新員工入職培訓時,他會動情地講:
“中化是死過一次的,死過一次的人更懂得怎樣去活
著!”
怎樣去活著?
歲月的回聲中,我們聽見這樣清晰的答案——
流程再造!管理改善!精益管理!6S管理體系!
從前中后臺,相互獨立、相互制約;
到規劃質詢,全員參與、上下貫通;
從構建適應企業創新發展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
到更好地推動戰略實施和價值創造;
這些不斷演進、持續迭代的管理思想,
就像血脈筋絡,
連接中化巨人富有活力、蓬勃跳動的心臟,
在巨人的肌理中高效運轉、健康流淌。
當改革者大刀闊斧、革除舊痹;
當創業者傲立潮頭、縱橫捭闔;
那些有著中化烙印的改革舉措,開中央企業之先河;
那些有著中化特色的卓越管理,寫中化復興之壯歌。
奮進的土壤
歷史的手指撥動著中化時鐘,
時光流轉,我們看到這樣的變化:
有人在中化傳統業務的獨特優勢下續寫風流,
有人脫下西裝,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車間廠礦。
有人在科學至上的引領下大步追趕、超越,
有人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不懈奮斗、追求。
脫胎換骨,必然經歷掙扎彷徨,
然而脫胎換骨,
更因創新機制為中化人插上奮進的翅膀。
曾經的破“三鐵”,建立符合市場化原則的激勵機制;
如今的謀“創業”,人才良性機制完善接軌市場;
創新主體、創新方式與創新文化,
獨具特色的“中化創新三角”,
正成為公司上下的思維方式、生存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十年洗禮,又見弄潮的行列中百舸爭流,
二十年耕耘,喜看奮進的土壤上百花競放。
我們盤點機制,櫛風沐雨,來之不易;
我們放眼創新,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文化的力量
回望來路,
中化人最根本的轉變是理念的轉變,
中化人最寶貴的成果是文化的成果。
文化的力量,
將中化復興的大門重新打開,
把科學至上的號角嘹亮吹響。
我們的文化孕育夢想,
行業領先、受人尊敬的愿景成為中化人前進的方向;
我們的文化砥礪品行,
行為準則的四個詞語已經成為中化人行為的規章;
我們的文化厘清判斷,
科學至上、知行合一是中化人謹記的核心理念。
當有一天,
看到藍瓶標志,你會從臉上浮起微笑;
看到高揚司旗,你會在心里升起驕傲;
與中化一起的每個記憶,會覺得那么生動珍貴,
與中化走過的每個片斷,會認為那么親切美好。
那么,這文化就已融入了你的血液,
你,因中化而自豪;
中化,因你而榮耀!
中化大廈有個2209,
凱晨廣場有個1226,
這只是見證重大決策的兩個會議室門牌號碼。
如果這兩個空間能夠存儲記憶,
那么它必定存儲了這二十年偉大歷程,
如果這兩個空間能夠表達感情,
那么它必定感恩為中化付出的每個人,
無論高層或是一線、英雄或者平民。
當歷史銘記復興門外的大廈,
當陽光照耀復興門內的凱晨,
追尋光榮的夢想,
一個生機盎然的中化正承載著“中國夢”鏗鏘前行——
奮斗,生生不息!
奮進,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