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已經走到了尾聲。回想下,雖然今年的形勢非常復雜,但公司依然涌現出許許多多以“科學至上”為底色的新亮點。一些公司、項目給我留下 了深刻印象,有些是在陪同領導調研的過程中我的親身體會,有些是被廣泛報道的好的基層實踐案例。
比方說泉州石化用乙烯項目的一次開車成功,為集團70歲生日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象征著我們從煉油向煉化一體化的華麗轉型,對中化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性化工企業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正在建設中的連云港產業園和中化河北轉型案例告訴我們,“中化”的“化”,將不僅是大化工的化,更重要的是精細化工的化。浙化院走出了一條新路:把科研與產業結合起來,把產品研發與消費市場升級結合起來,進而把科學與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需求串聯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MAP更不用說。它已經在深刻地撼動中國農業與農村市場,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MAP必將大有可為,使先正達在中國農業領域大展宏圖。還有金茂的城市運營和綠色建筑,讓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嘗到科技的“甜頭”。這些只是中化許許多多“新銳力量”中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它們正在成長并將不斷壯大。
科技轉型是一個過程,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近三年來,具有一定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正在不斷涌現,如寶卓、芳綸、MAP……從“科學至上”提出伊始的“要我轉型”,到現在幾乎人人都發自內心的“我要轉型”,在中化內部已經實現了一種質的變化。而發生這個變化需要好的環境,包括坦誠的企業文化氛圍。
我最近對中化“坦誠”的力量有了一些新體會。到了年底,一年一度的規劃質詢會開始了,集團用了六個半天的時間,分別對五個事業部和職能總部進行了質詢。大家坐在一起總結成績、分析不足、研判形勢、謀劃未來。每場會議的氛圍,我的感覺都是很坦誠、很率真的,從匯報人(各單位一把手),到質詢者(職能部門負責人),再到集團各位領導直至總經理、董事長,大家都能開誠布公講問題、提意見,有些比較尖銳,甚至有點“火藥味”,但大家都是出于公心,不說空話套話,沒有穿靴戴帽。
這種敢于說實話、講真話、談問題的氣氛,無疑是一種正能量:坦誠查問,就是要看到問題、一針見血;實誠析因,就是要剖析根源、切中要害;精誠破障,就是要找到方法、突破瓶頸;竭誠達標,就是要具化目標、奮力實現。
企業中如果人人都認真、個個都較真,大家都虛懷若谷、相互學習并包容,實事求是討論問題、有質量地建言獻策,那我們的創新和進步就會更快、更堅實。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留痕,它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但社會要進步、企業要發展、人們要生活,就必須直面困難、充滿信心,唯有奮斗,才能成就更好的未來。
2021年,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