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dj,黑人又粗又大xxxxoo,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大肉大捧一进一出阿宾少年小说

奏響可持續發展主旋律

文/

李洋

李洋

化工事業部辦公室

讓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的一種生產方式、運營方式,成為員工和管理者的思維方式

當前,幾乎每個企業都在重新審視自身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綠色發展觀”正在越來越快地改變市場運行規則,進而重塑市場格局,影響和塑造中國企業新的經營管理價值觀。化工事業部緊跟浪潮,在2019年初奏響“可持續發展”主旋律,并將其深深融入到企業文化內核之中。

2018年,化工事業部將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上升到公司戰略高度,并制定了“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規劃”,向可持續發展全面管理階段升級;

2019年初,化工事業部首次把“綠色發展”列入年度傳播主題,并開始結合企業文化,打響了“綠色發展傳播戰役”。

“我們應該讓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的一種生產方式、運營方式,成為員工和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在我們已有的特色企業文化基礎上,將可持續發展管理與實踐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保障公司持續科學穩健發展,并用我們的商業智慧創新解決社會問題。”今年3月,化工事業部總裁劉紅生面向事業部傳播系統人員發布“2019年度傳播主題”時如是說。

彼時距寧高寧董事長發表“科學至上”萬字長文正好時隔一年。當時,寧總說,企業管理者在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要有足夠的敏銳和勇氣,在適當的時間,帶領企業在戰略上作出重大調整轉變,從舊有的發展模式中掙脫出來,走上新的發展路徑。

今年以來,化工行業面臨嚴峻復雜的行業形勢,為了讓企業保持持續增長的活力,始終屹立于行業的前列,化工事業部打出了“可持續發展”這張牌,希望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應對行業變局。

順勢而為

“我們不是刻意為之,也并非跟風而上,可持續發展是行業形勢和公司發展現狀下的一個必然選擇。”劉紅生說。

近一年多以來,全球經濟迎來“寒冬”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汽車等化工產品下游需求疲軟,導致化工行業整體景氣下滑,化工事業部對標的多家化工企業上半年業績集體“跳水”。同時,化工企業面臨的安全環保壓力近年來驟然增大,再加上能源、土地等資源承載能力緊張,傳統生產方式正加速被淘汰。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整個化工行業的市場洗牌將愈加劇烈,在“大魚吃小魚”的模式下,安全環保水平成為考驗企業能否“順利過冬”的關鍵因素。

然而,這樣的挑戰和困難,對于長期高度重視HSE管理并愿意為此付出高昂成本的企業而言,反倒成為一個機會。

化工事業部可持續管理行動推進地圖

“安全環保的大趨勢不會因為經濟短期下探的壓力而轉向,由此帶來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調整,正是我們的中長期機遇。”劉紅生說,“樹立‘綠色發展’觀,全面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建立健全完備的可持續發展體系是抓住機遇的一把金鑰匙。”

劉紅生不止一次提到這個觀點。在今年的化工事業部年中會上,山東圣奧總經理石松在聽到劉紅生說這句話時,頗有感觸,這讓他想起21年前圣奧化學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當時,圣奧化學剛剛成立不久,但由于工藝落后和技術能力欠缺,在環保升級的大背景下,幾乎斷絕了技術發展的希望。為了生存,圣奧人鼓足勇氣,集中力量在生產工藝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因為解決了廢水排放的問題,新工藝不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更讓圣奧化學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都說這項綠色工藝的改進是圣奧的‘生命工程’。”石松說,“當時也許是形勢所迫,但從那之后,大家都能明顯感受到,綠色發展由外部的壓力變成了一種內在的動力。”

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并關乎到企業的未來,化工事業部開始自上而下積極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日常工作。從HSE管理、節能減排,到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再到綠色低碳技術及工藝創新,各方面開始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僅中化國際,去年在安全與環保領域的投入就分別達到1.27億元和4.39億元。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文化是自然而然的。”化工事業部副總裁王軍說,“因勢而變、順勢而為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堅持正確的方向,自然能夠獲得大家的理解和認同。當大家都明白在當前的形勢下為什么要苦練安全環保的內功,可持續發展就自然地成為一種共同價值觀。”

以新的方式做事

對于化工事業部,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建立領先的可持續管理體系,以科學為導向的創新和全球協作,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不斷減少自身業務對環境、社會的負面影響,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等領域提供創新、優質、綠色的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解決全球挑戰,共建美好生活。

這是一個艱巨的話題,“一切照舊”的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是無法帶來可持續發展的,這也引導著大家對中化“科學至上”核心價值理念進行更深的解讀。

“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科學創新,而科學創新必須圍繞可持續發展方向展開。”王軍辯證地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所倡導的‘科學至上’已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創新,而是在提高經濟效率的同時,兼顧環境友好、社會包容,所謂創新要服務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2019年上半年,化工事業部創新投入達到4.75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23.3億元,占產業收入的24.4%。創新的著力點越來越向制約行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上傾斜。除了大力研發生產綠色農藥、膜材料、新能源鋰電池等綠色產品外,有助于加速氯醇法落后產能淘汰的雙氧水法環氧氯丙烷等多項綠色低碳工藝也取得了質的突破。

“可持續發展不是做新的事情,而是以新的方式做事。”化工事業部運營管理部總經理付亞國在談到可持續發展工作時深有體會,“提升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綜合價值創造能力,這是新的方式。”

付亞國口中的“新的方式”,既是“科學至上”不斷追求創新的基點與核心,也是“科學至上”在新形勢下的企業文化新作為。

把資源“吃干榨凈”

依據可持續發展理念,化工事業部放棄了靠規模促增長的方式,轉而追求技術創新驅動、精益生產和集約化管控的方式。

以位于安徽銅陵的圣奧銅陵工廠為例,以前這家工廠的鍋爐采用原煤做燃料,但由于生產負荷以及原煤質量問題,原煤燃燒不充分,煙囪“冒黑煙”問題特別嚴重。鍋爐工王運富說,以前每次輪班結束摘下白色口罩時,鼻翼處總能看到兩個沾滿灰塵的“黑洞”。

員工對作業環境叫苦不迭,燃料利用率低影響成本,環保問題也令人頭疼。這個問題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困擾著這家工廠的發展。經過一番研究,圣奧和園區內的其他企業合作,將其他企業空放的焦爐煤氣用管道引入公司用做清潔能源,將燃煤鍋爐改造成焦爐煤氣鍋爐。

中化國際加入“金蜜蜂全球企業社會責任2030倡議”聯盟

王運富回憶說,“煤改氣”從源頭消除了污染因素,能耗水平也大幅下降。更讓大伙兒驚喜的是,通過對焦爐煤氣的分析,大家發現其中含有的氫氣,正是日常生產所需的一種重要原材料。提取出氫氣后,再將剩余的甲烷、一氧化碳作為燃料燃燒,實現焦爐煤氣利用價值的最大化。銅陵工廠因此停運20噸燃煤鍋爐,每年節省燃煤18000多噸,節約資金840萬元,節電270萬度,同時還為合作企業創收1400多萬元!

銅陵工廠這一“教科書般”的綠色發展創新,圓滿解決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2015年被當作安徽省循環經濟示范案例進行推廣,還因此上了央視的《焦點訪談》。“對焦爐煤氣的梯級利用,我們都開玩笑稱之為‘吃干榨凈’。”研發人員繆振敢說,“更重要的是,大伙兒都覺得鍋爐燃料改造項目,對安徽圣奧的企業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綠色發展的觀念一夜之間在大伙兒的心里發了芽。”

如今,節能減排和集約化發展理念因為對作業環境的改善和顯著的經濟效應而深入人心。中化國際2018年的用水量和廢水排放量均較上一年減少近1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了25.7噸。在中化藍天,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排放較2013年分別下降96.1%、94.6%、57.8%、56.2%,遠超過國家減排要求。

而“吃干榨盡”每一份資源的循環產業鏈,正在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從圖紙逐步變為現實。那里將是化工事業部可持續發展的新未來。

責任共生

具備綠色發展基因的企業文化也正在推動化工事業部改變傳統的管理方法,從以股東和員工為中心,到漸漸通過“責任共生”文化影響到更多的外部利益相關方。

今年7月,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石油與化工可持續發展論壇”,把中化集團的“科學至上”,霍尼韋爾的“萬物互聯”,巴斯夫的“創造化學新作用”等價值理念聚攏到了一張桌上。石化行業巨頭們當天探討的是化工企業發展瓶頸的解決之道。

代表化工事業部參加圓桌討論的王軍有不少感慨:“雖然各家吆喝的口號各不相同。但通過討論我發現,把大家攏在一起的正是‘可持續發展’。它就像一座橋梁,讓‘科學至上’核心價值理念與行業上下游的更多的企業互聯互通,在更遠的地方不斷深入人心。”

今年6月,中化國際加入“金蜜蜂全球企業社會責任2030倡議”聯盟,并發布了“FINE 2030行動計劃”。中化國際總經理助理、HSE總監方國鈺在發布現場說:“我們將以‘科學至上’為指引,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發揮化學的變革催化劑作用,釋放科學技術潛能,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這項倡議的發起方除了中化國際以外,還有中石化、IBM、英特爾等27家知名企業和2家機構。大家將攜手合作,探索應對全球挑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主持倡議發布活動的大會主持人、《可持續發展導刊》主編于志宏說:“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外部協同,賦予了中化‘科學至上’核心價值理念更多新的可持續含義,這也讓企業文化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期望,在更廣泛的領域獲得認可。”

化工事業部“可持續供應鏈伙伴網絡”倡議發布現場

為行業增添價值

“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添價值。要實現‘行業領先,受人尊敬’,就理應起到行業引領作用,為行業增添價值。”化工事業部供應鏈總監黃立民說。一年多來,他帶領團隊忙碌在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一線,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化工行業首個可持續供應鏈伙伴網絡。

前有他山之石。在化學行業,巴斯夫等6家外企于2011年發起了“攜手可持續發展”倡議(TfS倡議),以評估、審計和改進化工行業供應鏈各環節中的可持續性。可以說,TfS倡議代表著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理念和國際標準。供應商只有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通過嚴格的審計,才會被TfS成員企業認可。

“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日常實踐的表現是極為突出的。”TfS倡議發起方之一的朗盛公司全球采購部門負責人袁久敏說,“他們在TfS審計中多次獲得高分,是朗盛信賴的合作伙伴。”

中化一直是遵守游戲規則的優秀玩家,“而現在,他們要制定屬于自己的游戲規則。”袁久敏笑言。

在中國,化工行業可持續供應鏈發展由政府、行業協會、社會多方共治,尚未形成核心的引領性組織。今年10月,化工事業部舉辦首屆可持續供應鏈供應商論壇,并與中外運聯合發布了“可持續供應鏈網絡伙伴”倡議,號召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化工行業首個可持續供應鏈伙伴網絡。當天響應并加入這一倡議的20多家供應商中,不乏霍尼韋爾、中石化、中石油、萬華化學、中外運、密爾克衛這樣的大公司。

“這意味著在可持續發展這個基點和核心上,大家的認知是相通的,目標是一致的。”王軍說,“新時代需要中國的先鋒企業發揮產業引領作用,我們中化率先把這些目標聚集起來形成合力,一定會迸發出巨大的力量。”

話語權和影響力穩增的背后,是對自身可持續發展建設和文化的自信。這種文化和精神上的自信也在日常合作中傳遞給了合作伙伴。

“在與中化就可持續供應鏈的合作中,我感受到的是誠信、廉潔、責任和創業文化。”宜賓天原集團副總裁伍永奎說,“中化快速增長、持續創新,讓合作伙伴信心十足;通過合作中主動對標,力促我們從各方面改進提高,對于我們而言,價值巨大。”

在企業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的今天,僅憑單個企業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面臨的問題。只有對接各相關方彼此的期望與訴求,實現協同創新,才能形成合力,共創可持續發展價值。

接下來,化工事業部還將推進可持續供應鏈伙伴網絡倡議相關標準政策的制定,定期舉辦可持續供應鏈供應商論壇,吸收更多伙伴加入,爭取到2025年打造中國化工產業供應鏈生態圈。

“當然,這也要求我們站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不斷重新審視和推進可持續發展。”王軍說。“我們必須這么做,因為這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 publishdate:2025-01-03 15:27: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平原县| 泗阳县| 黄石市| 霍州市| 宜都市| 遵义县| 怀柔区| 奉贤区| 南康市| 吴川市| 漳州市| 天峨县| 瑞丽市| 两当县| 黔东| 通州区| 留坝县| 共和县| 阿勒泰市| 南皮县| 法库县| 阳高县| 乌拉特后旗| 九台市| 和田市| 临西县| 吕梁市| 昭通市| 冷水江市| 珠海市| 微博| 新源县| 绥江县| 调兵山市| 远安县| 汉沽区| 和顺县| 金平| 福清市|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