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 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歷史悠久的外貿名城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證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宋明時期,海運發達,泉州作為港口城市的優勢就顯示了出來,它超越了寧波和廣州,成為了當時和埃及亞歷山大齊名的世界第一大港。我身后的六勝塔,就是古泉州碼頭的遺跡,作為當時的燈塔使用。
泉州最早開發于周秦兩漢,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末至元時期,古代中國在中外貿易中占主導地位,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極盛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從廣州移到泉州,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泉州憑借著“四灣十六港”得天獨厚的航海條件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成為聯系東西洋國際貿易網的重要支點,是當時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李靜蓉: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說,那個時候泉州港可以看到大船小船無數。
據統計,宋朝時泉州港已經和近一百個國家和地區有海上貿易往來,當時的泉州港可以說是漲海聲中萬國船的一個景象,各國商船不斷往來,在1087年泉州在這里設立了市舶司,相當于現在的海關,而我現在就是在當年的市舶司遺址。
昔日東方大港 如今煥發新活力
昔日的東方大港,如今依然煥發出新的活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泉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達到4500億元,占到泉州GDP總和的一半。同時還開通了從泉州到越南胡志明市的航線,以及泉州機場到越南芽莊、柬埔寨的空中航線。
泉州海關肖厝辦通關科科長 王立國:過去泉州港出口的都是輕工業產品,像服裝鞋帽、紡織產品,進口主要是原油、礦產資源和機械化工原材料。隨著經濟的發展 ,泉州的產業鏈發生了改變,特別是泉州石化園區石化產業的不斷興起。現在像中化這樣子成品油的出口,已經作為對于一帶一路國家一個新的出口增長點。
大型國企的進駐,為泉州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引擎。2018年3月,一船3.6萬噸從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業務順利完成。這單業務包括了中化集團下屬泉州石化、廈門海關、中檢集團、匯豐等多家參與方,有政府部門參與的能源貿易區塊鏈應用項目。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壹油網平臺總經理 姜新宇:按我們目前傳統的,現在的模式,我們要購買國外的軟件,然后要組建一個開發團隊,為企業搭建相應的模型,未來還有一個運營維護的團隊來做測算的支撐,而使用我們平臺在線建模的服務,我們在一天內,就可以完成原來三個月才能做到的數字化模型的搭建,可以為企業每年節約至少三四百萬的成本,而且能大大提高他們的效益和效率。
數字化新技術投入應用
不僅如此,該區塊鏈應用試點依托中化能源科技的壹油網平臺,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無法高效快捷的建立生產模型的痛點,創新性的開發出一套“8分鐘建模”的優化模塊,為生產企業提供在線可視化建模工具,提供原油選擇、生產流程調整、規劃設計、產品結構優化等服務功能。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區塊鏈應用發展總經理 楊國棟:區塊鏈可以實現數字的特點,它能讓貿易當中的關鍵單據環節實現又高效,又不可篡改,這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目前我們運用到的這種機制如果運用到其他環節里面去,可以大大提升整個一帶一路區域性貿易環節的效率。
計利當計天下利。隨著數字化的發展,該平臺80%以上的油品將來自或去往“一帶一路”國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產業鏈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在實現共贏與多贏的同時,也打響了中化集團的國際化品牌形象,為成為數字絲綢之路新坐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闞成偉
編輯:霍天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