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種子問題像今年這樣被突出地提出來,還是第一次。”在今天下午的中國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錢文揮表示,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更多信貸資金支持將重點向種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領域拓展,積極支持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種業翻身仗”將迎來金融活水支持。
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業和養殖業的種子供應都被德、美等西方國家種業公司壟斷,例如我國的大豆種子對外依存度高達86%;茄子、胡蘿卜、菠菜、洋蔥等重要蔬菜品種的種子市場,也是國外企業占據優勢,以至于出現“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的情況。
如何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農業農村部曾表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力求用10年左右的時間,打好種業翻身仗。
我國種業企業比較分散,骨干和龍頭企業仍不突出,而強大的種子企業是打贏種業翻身仗的主力軍。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的掌門人,錢文揮表示,我們多年來致力于培育壯大龍頭種業企業,今后將繼續大力支持種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種業企業開展育種技術創新,種子繁育、生產、加工、銷售等,推動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促進種業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為培育中國自己的種業領軍企業,2013年,國內第一只政府背景、市場化運作的種業基金——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成立,該基金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發起設立,存續期10年,首期規模15億元。錢文揮透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增資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元。截至去年年底,該基金累計投資金額18.34億元,支持了隆平高科、農發種業、墾豐種業、大北農等種業龍頭企業,所投企業服務全國35%的小麥、30%的水稻、20%的玉米種植面積。
錢文揮說,2020年,農發行累計發放支持種業相關貸款26.39億元,主要支持了高效制繁種、種子精深加工、農作物育種等現代種業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支持龍頭種子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種業產業集群,包括種業產業園、國家種質資源庫建設等。下一步農發行將把信貸資金支持重點向種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領域拓展,積極支持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支持全基因選擇育種、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等生物育種技術創新;支持重點育種項目、生物育種重大科研項目、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
近年來,我國已啟動國家種子基地建設,構建了海南、四川、甘肅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以及100個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作為重點“國家隊”。
商業銀行也在推動種業做大做強。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青松表示,農行支持糧食安全領域企業4800多戶,其中對“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的金融覆蓋面超過90%,服務的農墾客戶近300家,累計授信超600億元。
保險公司也在為種子安全貢獻力量。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高興華表示,中華保險將圍繞國家重要農產品制種基地,加大制種保險供給,強化風險保障覆蓋;圍繞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畜禽遺傳改良、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加大對農業“卡脖子”領域的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助力國家打好種業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