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姜雪穎
“從中化集團自身經驗來講,創新不怕晚,中化集團在三年的創新轉型過程中,已經嘗到了很多的甜頭。”9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請四位企業家代表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是其中一位。
寧高寧坦言,中國企業從外部的發展環境到公司本身的發展階段,確實走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需要通過企業家精神不斷的創新創造,提升企業自身的能力。
企業家應有前瞻性、創新性、國際視野
在談及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精神品質時,寧高寧首先否認了部分人認為“企業家”代表一個很有錢的人,或是這個人很有名,或是一種榮譽的說法。
他認為,“企業家”本身不是金錢、榮譽、地位和職務的表達,“它實際上是表達了這個人做事的方法。”
“企業家必須能夠比一般的經濟學家、比一般的學者要更敏銳地觀察到社會經濟的變化。”寧高寧進一步解釋,對于企業家來說,前瞻性、創新性,是必不可少的品質,“否則企業就不能發展,任何企業轉型發展都是憑這種精神來的。”
在現在國際形勢除了全球化遇到的阻礙越來越大,還有以互聯網和生物科技為代表的先進科技廣泛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寧高寧認為會給中國企業家帶來更多的機會,需要企業家有國際視野。
同時,企業家還要有勇氣、有擔當、有冒險精神,不甘失敗、要堅持、有團隊、能組織資源、有目標。“我覺得企業家本身應該具有均好性的素質,不是有一個就可以的,這就是為什么成為企業家會比較難一點。”
企業要變成創新機器
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產品、技術的提升,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面臨著必須轉型的局面。寧高寧認為,轉型本身不是一個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關乎生存的問題,現在有很多中國的企業都面臨類似的情況。
“創新有很多種模式,但我覺得科學技術的、研發的、原始創新的應該是第一位。”在寧高寧看來,創新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創新,但是今天說的創新就是技術創新,而且不單單是一個個別的、偶然的、碰運氣式的技術創新,而是企業一定要變成一個高通量的創新機器。
寧高寧承認,創新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從企業組織來講,要想去創新,基本上就是改變這個企業,而不是簡單設一個部門、搞一個研究院、做一個轉化,這是肯定不行的。”他說,創新是必須要改變這個組織,改變評價體系,改變組織結構,改變用人模式。而且對寧高寧來講,不僅要保持企業的盈利發展,還要不斷地調整改變。
創新不怕晚
現在創新會不會太晚了?別人都創新好多年了?
對于諸如此類的質疑,寧高寧明確:創新不怕晚,我們不怕晚。
中化集團在三年的創新轉型過程中,已經嘗到了很多的甜頭,“比如我們一個殺螨蟲的藥品,因為確實有原始突破,生物性無殘留、無毒性、成本低,上市一年之內就把市場拿下來一大半,一個小產品一年就幾億的盈利,這就是創新帶來的盈利。”寧高寧說,像這樣的例子他還可以列舉多個。
雖然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創新轉型時間不長,但受到了很多的鼓勵,嘗到了甜頭,寧高寧覺得應該繼續將整個組織轉變成一個創新型的組織。
目前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加在一起,原創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帶來的銷售不到30%,他稱,后續需要逐步提高這個比例,希望沿著科學至上的路徑,全員、全體、全方位地向著目標去轉型。
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說,寧高寧認為,在產業鏈里面做好關鍵產業鏈環節的自主和研發,特別是對技術的把握,可能是未來大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