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興中石油轉運(舟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興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商用石油儲運企業和油品保稅庫。油,是它最重要的商品,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原油裝船過程中油氣的排出、海面溢油等問題,不僅會對大氣和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也存在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國家環保與節能減排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一家大型石油倉儲企業,該如何應對?
投資近億研發油氣回收新技術
目前,國內原油碼頭在油品裝船過程中均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有機氣體(VOC),而大多選擇無序排放,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這也曾是中化興中遇到的瓶頸,而現在,這一問題即將得到徹底解決。
在中化興中的2號碼頭,負責油氣回收項目的項目經理邵帥指著碼頭上6根高高聳立的紅色輸油臂對記者說:“以后,這其中的一個輸油臂將改成輸氣臂,原油裝船過程中船舶排出的油氣都將進行回收。 ”
記者了解到,在原油裝船過程中,船艙內的空間被原油占據,原本填充在船艙中的油氣就被擠出。中化興中在2011年啟動了“原油裝船過程中船艙油氣回收”科技項目的技術研發,總投資9381.28萬元,計劃對2號碼頭和1號碼頭各改造一個輸氣臂,用來收集原油裝船時產生的油氣。并在鍋爐房一帶建設回收裝置,收集起來的油氣通過處理以后,一部分達標排放,一部分提純后用作鍋爐燃料生產蒸汽,供庫區以及碼頭其他裝置使用。“這大概能代替三分之一的燃料油使用量,預計年減排量可以達到900萬立方米左右,約折合年減排量15585噸二氧化碳。 ”邵帥向記者介紹說,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大部分設計,本月便可開始施工,今年年底之前便能建成投運。
據了解,該項目順利投運后,中化興中將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大型碼頭原油裝船油氣回收裝置的企業,目前該項目已經列入交通部“十二五”水運節能減排重點項目。
9個監測點實時監測海面溢油
中化興中擁有儲罐256萬立方米,年吞吐能力達到4100萬噸,儲運油量巨大,這也意味著存在一定的溢油風險。
該公司環保主管洪雷帶記者來到5號碼頭,在碼頭側壁上,記者發現了一個“鐵盒子”,距離水面兩三米。
洪雷告訴記者,這個“鐵盒子”,其實是一個溢油檢測裝置,每隔零點幾秒,裝置就要對水面進行一次監測,監測畫面和數據可以同步到廠區內的監控中心,并與海事部門聯網,一旦發生溢油,能夠第一時間報警,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據了解,這套系統安裝于2012年3月,根據油碼頭的布局和碼頭前沿潮水的流向特點,共設有9個監測點。
洪雷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各港口、碼頭和溢油應急中心普遍使用的是圍油欄、溢油回收機、收油網等溢油回收設備。 2013年,中化興中與海事部門溝通,投入230萬元量身定制一套自航式收油機,這是一種船攜式溢油回收系統,一旦發現溢油,可以緊急出動,能夠有效提升整個岙山港域的環境應急能力,同時輻射周邊港域。
積極應對環保要求不斷突破
油氣回收課題、海面溢油監控系統課題、自航式收油機課題、單盤保溫課題、冷凝水回收課題、投資2000余萬元構建的污水回收處理系統……作為一家大型石油倉儲企業,中化興中并沒有選擇被動地應對日益提高的環保要求,而是選擇致力于新環保技術的研發,不斷突破瓶頸,為自己贏得新的轉機。
在石油資源日益減少和國際能源倉儲市場持續浮動的雙重影響下,中化興中的核心客戶群和經營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國際客戶和保稅油業務已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僅去年,中化興中稅前營業收入達到5億元左右。洪雷告訴記者,中化興中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只有走綠色企業發展之道路,調整產業結構,多維度深入挖潛,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措施,才是大型石油倉儲企業乃至整個能源倉儲行業的必由之路。
記者手記
在中化興中的案例中,斥資近億元研發油氣回收項目有這樣一個背景:隨著近年來國際油品市場變化,倉儲企業儲存中轉油品的品質逐漸劣化,導致國內類似油氣環保事件頻發。同時,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類似油品在國內中石化各大煉廠需求逐年增多,而國家、地方政府因環保要求禁止此類高環保、安全風險的劣質油品在港口進行二程中轉,目前采取的海上過駁作業方式也將于明年被交通運輸部禁止。
而中化興中開展的“原油裝船油氣回收”科技項目的技術研發,這既是從根本上解決公司碼頭裝船作業油氣排放環境污染問題、消除安全隱患,同時也確保了公司業務經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其他的倉儲企業提供了技術儲備。
當一些企業還在疲于應付市民投訴和部門執法時,中化興中已先行先試,健步向前,成為環保科技的領跑者。
我們知道,國家和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勢必會不斷提高,而采取積極的態度應對環保新要求,尤其是自主創新環保技術,才是企業最好的選擇。
從短期來看,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但是從長遠來看,環保技改讓企業贏得新的機遇,也是企業長遠規劃的必然選擇,當然更是一份社會責任。
http://www.zhoushan.cn/newscenter/zsxw/201504/t20150410_707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