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回大地的季節,我被公司派往江蘇德橋倉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橋倉儲),負責現場的執行和溝通工作。第一次現場執行,初出茅廬的我懷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出發了。
在德橋安頓好后,我立刻前往車發平臺現場,同各個部門的同事和老師傅開始交流,在等待第一批貨物抵達的這段時間里,大概摸清了情況。買方駐庫代表人稱周師傅,在舟山、上海外高橋以及德橋倉儲都有著豐富的現場經驗,負責本次貨物的取樣驗收。而我,作為供方的現場代表,為了實地“取經”,也就成了他身后的“小跟班”。
按照最初計劃,物流公司首批次發車5輛,若首批次貨物質量檢測后品質合格,之后每天發車頻次增加到8-10輛。周師傅每天對每批次的貨物都會取樣送檢和留存,我一方面對現場操作進行監督,另一方面也協助取樣工作。
取樣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也包含了不少的門道。“取樣的專業與否直接決定著油品品質的優劣,大意不得。特別需要關注的一是含水、二是雜質。”我一直深深地記得周師傅的叮囑,在取樣中不敢有半點馬虎。
第二批油品取樣時發現黑色小顆粒;第三批次油品取樣時車內含水較為明顯,油桶中放出綠色液體,樣品較為渾濁,呈乳白色……“質”和“量”永遠是現場執行關注的焦點。
有兩天到達的第四批油品因一項重要指標——密度,未能達到合同中約定的數值,客戶拒絕接收。我們根據合同要求,責任追溯至供應商,要求重新發出符合合同指標的貨物,這也導致在現場停留了近4日的18輛油罐車需要全部退回。這一品質事件因風險界定明晰,公司并未遭受何損失,但品質風險的確給今后的現場執行敲響了警鐘。
在經歷了前幾次的波折后,此后批次的貨物無論運輸還是取樣檢測都比較順利。再加上現場執行十多日來的經驗積累,爬油罐車、檢查鉛封、取樣封樣,我慢慢地變得熟練起來,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對于經常在辦公室做紙面執行工作的我而言,此次現場執行的經驗極其寶貴。在駐庫的15天里,我遇到了在辦公室里絕對想不到的各式各樣的問題,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現場情況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最重要的是,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