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園區發展現狀與展望文/段世杰 能源事業部 中化泉州園區發展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主管 |
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將泉惠石化園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中化專屬園區 泉惠石化園區是戰略性、成長性很強的投資,對中化在石化,特別是下游的化工行業的地位有極大的意義。這是建立中化在石化行業地位的一役,一定要傾全公司之力做好 盡管當今世界新能源、新材料發展一日千里,但石化工業發展的基本原料仍依賴于煉油與石化工業所生產的石腦油、輕烴及各種芳烴資源等組分原料。若實施煉化一體化,可實現生產廢料資源化利用,建立封閉化物料循環系統,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消耗性材料的使用,重組石化工業體系的生態結構,最終實現綠色發展。 巴斯夫、臺塑等世界化工巨頭的發展經驗亦已證明,在園區內集中建設大型石化裝置,是實現石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實現我國石化產業和諧、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裕廊樣板 在美國、西歐、日本、韓國等石化工業發達國家或地區,已經形成一批世界級煉化一體化的石化工業園區:美國休斯頓石化園區、德國路德維希石化園區、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等。這些園區與周邊配套的關聯產業和加工工業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和產業網絡,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有效地提高了產品及產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裕廊工業區是園區化的典型代表,該工業區位于新加坡本島西南部,是亞洲最早成立的工業區之一,其開發模式一直是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和模仿的對象。 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落后。1961年新加坡政府決定進行大型工業化轉型,并抓住亞洲石化市場蓬勃發展機會,開始以裕廊島為中心建設裕廊工業區。 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裕廊工業區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和石化基地,煉油能力達到6300萬噸/年,乙烯630萬噸/年,形成了一個由跨國公司主導、本地企業參與的完整石化產業集群和世界級專業化工園區。而石化產業也成為新加坡的六大經濟支柱之一,占全國制造業產值的1/3以上。 通過裕廊島2.0版本創新計劃,園區加速發展新型可持續原料與技術,在未來幾年里將陸續啟動煤氣化廠、液化天然氣站和多用戶產品電網等項目,不但滿足了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還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持裕廊工業區吸引力。 目前,裕廊工業區年產值超過1000億新元,折算為每平方公里產值156億人民幣。而裕廊工業區也促使新加坡由原來單一的港口服務、生產加工型國家,一躍而成為集金融、電子、化工、醫藥、日用品制造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工業國家,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中國實踐 我國石化園區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呈快速發展勢頭,主要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衍變而來。經過二十余年快速發展,我國已建成一批規劃合理、產業協同、管理規范、對地方經濟具有極強帶動作用的先進石化園區。 截至2016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已達到502家,其中國家級47家、省級262家、地市級193家;全國石化園區內規模以上企業約為1.5萬家,占全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總數的51%左右。其中,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開發建設的石化園區約50家,占全國省級以上石化園區的16%左右。 2017年評出的“中國化工園區20強”每平方公里土地增加值產出率達到9.7億元,單位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93噸標煤,單位萬元生產總值COD排放量0.32千克,單位萬元生產總值SO2排放量0.95千克,平均產業關聯度可達46%。 目前,我國石化園區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占比達到39.8%,其次是華南地區,占比達到20.3%。 從成熟度來看,我國石化園區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完全成熟的園區。目前,這類園區大量集中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如蘇、浙、滬、粵等地。這類園區目前發展順利,已具備成為世界級石化基地的條件,或正向其邁進。 第二類園區是邁向成熟的發展中園區。目前,這類園區主要集中在遼寧、山東等化工大省。這類園區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產業鏈;這類園區已停止大規模招商引資,并已具有選擇性招商意識和意愿,但其自身還需要向形成產業鏈的方向發展。 第三類園區是尚處在大量招商引資過程中的園區。目前,這類園區數量眾多,分布于全國各地。這類園區尚處于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擁有相對較多的存量土地,但缺乏核心龍頭項目,且對項目的依存度較大。 值得驕傲的是,我國已形成上海化學工業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福建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等一批年產值突破千億元的大型石化園區。 中化抱負 為實現集團轉型升級、推動改革創新,中化集團與福建省共同謀劃將泉州市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中化專屬園區。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規劃面積33.8平方公里,包括管理服務區、產業功能區、倉儲物流區、公用工程設施等功能區。園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石化產業的重要載體,也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長區和千億產業基地之一。 寧高寧董事長指出:“泉惠石化園區是戰略性、成長性很強的投資,對中化在石化,特別是下游的化工行業的地位有極大的意義。這是建立中化在石化行業地位的一役,一定要傾全公司之力做好。” 國家“十三五”規劃為發展泉惠石化園區給出指引。“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邁出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轉變步伐的重要時期。石化產業的高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作出巨大貢獻,但廢水廢氣固廢排放及資源消耗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2017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印發了《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推動行業綠色改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主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強度;規范石化園區發展,結合區域內產業特色,統籌各石化園區發展定位,優化調整石化園區布局;規范石化園區發展,建立入園項目評估制度。 除環保外,國內石化園區管理方式大都較為粗放,智能化水平偏低,環境和安全依然是阻礙園區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信息化正是解決這些問題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十三五”規劃亦提出:要全面提升石化園區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園區安全、消防、通訊網絡、信息發布、管網設備能源監控、停車管理、自動化辦公等多個系統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臺;重視園區大數據的深度挖掘運用及有效信息的提取,打造“智慧化工園區”。 未來,園區公司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起點規劃,以石油化工為基礎原料、發揮煉化一體化優勢,打造精細化工、特殊化學品、高性能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形成生產加工體系匹配、產業聯系緊密、原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專用、污染物統一治理、安全設施配套、資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學規范的產業化聚集區和綠色智慧園區,將泉惠石化園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中化專屬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