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持續創新力的產業金融服務商(改革轉型工作分享)文/楊林 集團總會計師、金融事業部總裁 |
上半年經營環境風起云涌,金融防風險密集出拳,中美貿易戰攪動市場,中國經濟糾結前行,中化資本滿載希望揚帆起航,恰逢“科學至上”轉型號角,改革創新成為發展關鍵詞。金融事業部經營業績穩中求增,收入、利潤總額、EBITDA等指標實現同比增長,并完成進度預算。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科學至上”核心價值觀,金融事業部將以“建設具有持續創新力的產業金融服務商”為改革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 在改革發展中,中化資本將以金融科技為先導,建設一圈、一鏈兩大創新金融服務平臺,提升對產業客群協同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打造開放的創新投資平臺,全面對接社會資本,孵化與加速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助力集團產業與金融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具體打法,分五個方面: 一是金融科技。針對產業鏈金融服務與消費圈服務業務發展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梳理金融科技賦能方向,明確在PaaS(平臺即服務)層自主建設四大核心平臺為發展重點; 二是消費圈金融。立足信托核心牌照,連接資產與資金兩端,圍繞ToC整體戰略方向,實現客戶、資金、數據、產品、風控與運營六大能力轉型升級,在這一過程中在場景引流、資金對接、技術合作以及產品創新與服務交互四方面實現平臺化,構建開放、綠色、共享、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金融生態圈; 三是產業鏈金融。面向客戶需求打破邊界統一服務歸口,借助Fintech與外部資源,快速切入并迭代、拓展產業鏈金融服務; 四是新產業孵化。構筑技術引領的核心能力,通過國際合作開拓市場、金融資源助力發展,打造核心技術驅動的國內領先工業領域綜合環境服務商; 五是新產業投資。依托集團產業背景、整合內外部資源,打造專門從事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專業化經營平臺,助力集團產業創新升級,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在管理賦能上,從六個方面著力: 一是機制創新。事業部將以市場化、規范化、戰略協同作用的有效發揮為主線,分四個層面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成為最市場化的金控公司; 二是激勵機制。事業部已在績效考核中通過指標設置激勵科技創新,員工與團隊方面,激勵機制頂層設計將從戰略層面著手,全面思考支撐業務發展的薪酬戰略,對標市場,堅持增量改革、差異化激勵,激勵約束并重的原則; 三是人才戰略。聚焦ICI戰略相關領域,獵尋領軍人才與重點戰略業務人才,并快速搭建金融科技組織能力;重點針對外部引進領軍人才,實施“職業經理人”管理,不斷向市場化、規范化邁進;建立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的彈性組織,有效支撐戰略;拓展新牌照、新業務,構建新平臺、新區域,為員工提供更加廣闊的事業平臺和發展空間; 四是風險防范。事業部將以信息化手段和COSO風險管理框架為基礎,實現中化資本的風險管理信息化,打造適應新時代的現代金融風控體系;目前已完善相關管理架構,組建跨BU風險管理中心團隊,并以此為抓手全面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五是資金籌運。以融資為抓手,推進“獨立融資、統籌運用、股權運作”三項重點工作,在三個層面形成資金資本籌運藍圖,為事業部戰略推進打開資金空間; 六是協同發展。協同工作的意義在于價值創造,金融事業部將打造協同體系,研究有效的市場化協同手段,在協同中心團隊、專業智庫團隊與區域支持團隊的支撐下,推進資產端、資金端與平臺端多元協同,支持各業務創新平臺健康發展。 在產品迭代上,通過上述努力,下半年還會有更多成果產出。 金融科技方面,消費圈金融服務平臺Sirius1.0上線,大數據平臺星漢1.0上線,人工智能平臺彗星1.0上線,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消費圈金融方面,C端客戶業務規模達到預期規模,自主獲客APP“先先唄”上線,對接內外部消費場景的小化錢包APP落地,風控建模平臺等運營平臺上線。 產業鏈金融方面,產業金融業務規模達到250億元,一頭在外加保理業務超20億元目標,一頭在外、保理與ABS發行業務系統上線展業。 新產業孵化方面,環保業務收入達到2700萬元,有關股權合作項目落地,進入化工園區數量達到15家,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產業投資方面,初步搭建產業基金管理平臺,基本完成不動產、環保、農業創新、新材料等多只新基金設立,已設立基金實現首單項目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