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型球隊永遠無法獲得世界冠軍(改革轉型工作分享)文/劉洪生 化工事業部副總裁、中化國際總經理 |
防守型的球隊永遠也無法獲得世界冠軍,缺乏戰斗精神就難以創新,我們想換一個活法,首先需要換一個機制和文化。 經過反復討論,化工事業部決心以改促變,并確立創新改革的目標:聚焦三大戰略新興產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打造創新型的精細化工平臺。 科技驅動方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三大方向,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并舉,實現增量發展突破,達到“高科技水平、強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世界第一技術”標準下、形成若干個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明星業務。 平臺定位方面,對成熟業務單元(管理型BU)實施6S+管理的控股平臺,總部做好管理體系建設、共享服務、最佳實踐分享及大監督,更多授權BU自我管理,推動存量業務打造成世界領先的產業地位。對增量業務的孵化平臺,重點是孵化增量業務戰略重點項目,集中資源打大仗。 產業目標方面,在三大產業領域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細分行業龍頭,到2025年打造若干個獨角獸企業,成為中化集團“科學至上”價值觀的先行軍團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領先企業。 化工事業部將全力推進增量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同時提升總部決策效率,簡政放權,讓成熟的業務單元輕裝上陣,并做好上下銜接。 在具體舉措上,一是持續加快深改工作落地。下半年,化工事業部要陸續出臺一攬子深化改革方案,涵蓋科技平臺搭建、項目制改革、創新激勵、創新人才、賦能授權等,在集團領導下,切實推進深改各項工作落地。 二是重點打造四個開放式創新平臺。圍繞鋰電池、高性能新材料等領域,采用“自主創新”+“開放式創新”的模式,打造高性能材料、復合材料、鋰電池及膜材料開放式創新平臺。 三是堅決實現增量業務突破。進一步聚焦國家化工新材料補短板領域,結合自身優勢,以“科學至上”、技術領先為原則,集中資源打大仗,實現重大項目取得突破。 四是以項目制推動增量業務突破。清晰定義公司級戰略突破重大項目以及配套的項目制管理,出臺事業部層面“項目制”管理機制,明晰項目組核心成員的組建、評價、激勵等具體政策。 五是設立創新激勵基金,牽引創新業務發展。投入更多創新激勵資源,用于激勵創新項目和高端人才引進,牽引創新增量業務。 六是設立股權投資基金。通過風投、PE式非控股的投資進入新的行業,助力精細化工產業新領域的產業項目孵化、公司研發成果及商業模式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形成新的行業增長點。 七是建立與完善創新評價體系。以“創新驅動”為導向,全面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區分存量業務和創新業務,建立差異化的評價體系,在投資評價中將技術評價作為先導評價指標。 八是加強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以“科學至上”為引領,聚焦重點戰略領域/高端科技/新項目行業人才,加強戰略性人才引進,加快梯隊培育,打造引領戰略發展的TOP100核心人才隊伍。 九是賦能提升總部決策效率,簡政放權。根據集團“放權”方案與事業部實際,響應BU訴求,在事業部權責管理機制1.0版基礎上,優化總部決策流程,向BU充分賦能授權,激發一線活力,提升創新效率,推動存量業務打造成世界領先的產業地位。 十是黨建與創新文化建設。黨建助力轉型,培育創新文化,為深化改革全面轉型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和肥沃的土壤。 我們有很好的理念和平臺,有很好的決心,如果我們保持開放心態,長期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