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個轉變”創新內部監督文/農業事業部紀檢審計部 李慧 |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 2017年以來,集團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以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各項工作推進的主線和主題。紀檢審計部門承擔著企業內部監督的職能,也必須以創新的理念和方式,充分發揮紀檢審計職能共享、業務打通的優勢,把握新形勢下構建大監督體系的要求和規律,著力圍繞“三大轉變”開展內部監督,發揮好維護政治生態、提升企業價值的作用,為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從長于監督到善于咨詢 從職責上說,企業內審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都承擔著督促遵規守紀、保障合規經營、促進完善制度的內控監督職能,因此,做好監督是本職,長于監督是必然。 但在實際中,傳統的企業內部監督更多著眼于查錯防弊,主要以一種“第三方”視角進行監督評價,很容易導致“看著別人干”,使被監督者和監督者形成對立,使得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企業外部制約機制的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系統的普及,賬務表面的錯誤將會越來越少,內部監督職能也必須把重心從內部檢查監督轉向分析診斷和管理咨詢,為企業價值增值做更多貢獻。 事實上,這也符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于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的、客觀的咨詢活動,旨在改善機構的運作并增加其價值”的新定位。這就要求內部監督管理工作更新理念、轉變角色、創新方式方法,在做好監督的同時積極發揮咨詢建議作用,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從黨內監督來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總結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理論和實踐,明確要求紀檢機構持續深化“三轉”,調整紀檢監督職能定位,明確紀委“不是黨內‘公檢法’”的要求。這也決定了企業紀檢必須堅持融入中心、進入管理開展工作,聚焦企業中心任務履行職責。 若想實現從長于監督向善于咨詢的轉變,則要堅持跳出監督做監督、深入經營看經營、融入管理抓管理的三點原則。在角色上,由監控者轉變為同行者、領航者;在理念上,從督促、守護企業價值創造轉為弘揚企業價值、參與價值創造;在方式方法上,要堅持見人又見事,通過深入調研,診斷經營管理,幫助查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管理意見和咨詢建議,保障工作合規開展,提升經營管理效果,促進戰略目標達成。這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管理監督的應有之義,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關注控制到兼顧效率 創新型企業的本質是創新驅動發展。寧高寧董事長強調,要讓創新真正成為中化人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 創新絕不僅僅是創新部門的事,而必須全員參與、全員推動。傳統的內部監督更多關注控制環節、發現問題,雖然也強調指導和督促被監督部門做好整改落實,但重心還在于控制和監督。實際上,這樣容易額外增加資源耗費甚至抑制活力,而且控制本身也并不直接增加價值。內部監督工作如何充分融入經營管理,促進創新發展和效率提升,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內部監督要兼顧效率,就是要利用紀檢審計特殊的地位、資源和方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通過與業務部門共同探索問題、解決途徑,節約資源和成本,從而助力企業效率的提升。 兼顧效率的關鍵,在于把“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做事”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創新發展這個中心,使監督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正確處理好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約束與激勵之間的關系,建好規則、劃定邊界、明確權責,營造落實責任、完善工作、提升效能的良好氛圍。既要避免害怕擔責不作為,又要糾正消極蠻干亂作為,確保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作為強化監督管理的切入點,大力鼓勵創新創業,充分調動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高質量達成戰略推進和經營管理目標。 從評價過去到著眼未來 傳統的內部監督主要針對經營管理歷史過程和業績,進行回顧和評價,相當于針對每個既定責任周期進行監督評價。提出的問題和改進建議雖然對未來工作開展可能有參考借鑒意義,但主要是針對過去、針對“存量”的,主動提出對未來具有參考價值和建設性意義的意見建議不夠,對于支撐企業未來發展方面作用有限。 歷史已經是事實,著眼于未來,注重成長性的分析評價,才是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才能更好地體現內部監督工作的獨特價值。正如張偉總裁所強調的:不是沉浸在過去干了什么、有什么,而是思考未來要干些什么、創造什么。 強調著眼未來,就是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更加關注歷史業績和現實成果對于支撐未來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從企業創新發展的角度來說,內部監督既要守護家業,又要助力開疆拓土。 著眼未來做好內部監督,必須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先導性,必須從更高的站位和長遠的視角出發,以能夠支撐未來發展的角度評價當下工作。 這也需要調整評價標準和方式,即除了評價被監督單位經營管理成果是否合規合法、是否達成計劃目標外,還要更加關注其經營管理行為是否符合企業整體戰略方向和價值主張、是否符合未來發展需要。 這就要求不僅要準確把握歷史和現實,還要善于洞察發展規律和趨勢,準確預測風險,判斷是否采取了適當的預防舉措,以及評估是否具有足夠的應對變化的能力,并提出相應意見和建議。 這既是管理咨詢的應有之義,也是當前內部監督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同時也對內部監督人員履行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合來看,長于監督、關注控制、評價存量是做好內部監督的基本要求,而善于咨詢、兼顧效率、著眼未來則是企業創新發展階段對內部監督工作提出的新課題,需要不斷探索、積極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