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瞭望文/王曉平 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吳磊 金融事業部創新戰略部 |
核心價值在于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真正的用戶和用戶需求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將科技應用到金融領域,通過技術工具的變革推動金融體制與體系的創新。它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借貸、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智能投顧、智能合約等領域,正在對銀行、證券、保險和支付這些領域的核心功能產生重大影響。 發展三階段 如果從IT技術推動金融行業變革的角度來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金融科技1.0):金融行業通過傳統IT軟硬件應用實現辦公和業務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 第二階段(金融科技2.0):即互聯網金融階段,金融機構搭建在線業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渠道匯集海量用戶信息,實現金融業務資產端、資金端、交易和支付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 第三階段(金融科技 3.0):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IT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采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大幅度提升傳統金融業務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痛點。 在我國,金融科技由互聯網金融逐漸轉型而成,被視為一種獨特的發展路徑。2013年開始,眾籌、P2P、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互聯網券商等新型業務進入野蠻發展階段,很多P2P平臺跑路,投資者行為趨于謹慎。2016年到現在,隨著監管的逐漸收緊,行業重新洗牌,金融科技進入良性健康的發展軌道。 應用五場景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深入應用,科技對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產生了五個典型應用場景: 第一,大數據征信與風控。金融業務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風險控制?;诖髷祿腿斯ぶ悄芗夹g可以實現智能征信和審批,通過多渠道獲取多維度的數據,包括通話記錄、短信息、購買歷史、電商數據以及社交網絡上的留存信息等,提取出上百種變量進入到大數據模型,從而對個人信用進行評估。從現實情況來看,缺少抵押和擔保的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征信解決融資困難問題。 第二,反欺詐。金融安全是維護金融秩序穩固的基石。有別于虛擬的社交網絡,對于一個注冊的金融用戶,首先要驗證身份的真實性,其間用到的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光學識別等。除了身份驗證以外,人工智能在網絡反欺詐方面也發揮著巨大威力。 第三,差異化風險定價。過去的金融體系是統一定價,而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根據每個用戶的情況差異化定價。此外,還可實現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個性化,用戶在信貸平臺正常完成一次借還款的閉環,貸款利率都會相應地調低。未來,當每個人的征信畫像越來越全面和完善以后,可以實現完全個性化的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 第四,現實精準營銷和智能客服。金融平臺和互聯網平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互聯網平臺有網絡效應,用戶規模越大獲客成本越低,但金融有效客戶的甄別和獲取成本不會降低。如果能夠通過用戶畫像和大數據模型精準定位到用戶,就可以實現精準營銷。 第五,智能投顧服務。財富管理與新興金融科技結合,使得財富管理進入新的階段,也就是智能財富管理。智能投顧就是基于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為其提供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其特征是門檻低、費用低、高效率,尤其對作為“長尾用戶”的中低凈值人群頗具吸引力。 行業六趨勢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技術邊界削弱,技術創新將越來越多集中在技術交叉和融合區域。 在金融行業的具體應用落地方面,金融云和金融大數據平臺一般都是集中一體化建設,人工智能的相關應用也會依托集中化平臺來部署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形成融合生態,并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一是云計算應用進入深水區,將更加關注安全穩定與風險防控。云計算技術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金融云的應用也正在向更加核心和關鍵的“深水區”邁進,已有過半數的金融機構使用開源云計算技術。金融企業在未來云計算的應用過程中,將更加需要建立完善的災難備份和災難恢復體系;同時,專門針對云計算技術應用風險管理的“云保險”業務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金融行業將是重要的需求方。 二是大數據應用走向跨界融合,標準與規范成為發展關鍵。金融行業數據資源豐富,而且業務發展對數據依賴程度高。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起步早、發展快,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礎能力。從發展趨勢看,金融大數據與其他跨領域數據的融合應用不斷強化,金融機構將可以通過數據融合,促使金融機構的營銷和風控等服務更加精準。 三是人工智能應用加速發展,從計算向感知與認知的高階演進。智能計算通過與大數據技術結合,已經覆蓋幾乎所有的金融應用場景,在感知智能層面尤為突出,以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為代表的生物智能技術也已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 四是區塊鏈從概念走向應用,前景廣闊但仍面臨多重制約。當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逐步落地。多家金融機構已經逐步開始采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在跨境支付、智能合約和征信管理等多個業務領域應用。 但是,目前無論是區塊鏈技術本身,還是國家政策法規條件,都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制約了其廣泛應用。短期內,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以探索為主,大規模廣泛應用的實現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 五是監管科技正得到更多關注,將成為金融科技新應用的爆發點。傳統模式中事后的、手動的、基于傳統結構性數據的監管范式已不能滿足金融科技新業態的監管需求,以降低合規成本、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為目標的監管科技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用監管科技,一方面金融監管機構能夠更加精準、快捷和高效地完成合規審核,減少人力支出,實現對于金融市場變化的實時把控,進行監管政策和風險防范的動態匹配調整;另一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能夠完成無縫對接監管政策,及時自測與核查經營行為,完成風險的主動識別與控制,有效降低合規成本,增強合規能力。 未來,監管科技將依托監管機構的管理需求和從業機構的合規需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爆發點。 六是行業應用需求不斷擴展,將反向驅動金融科技持續創新發展。金融科技應用在推動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同時,金融業務發展變革也在不斷衍生出新的技術應用需求,實現反向驅動。這種驅動可以從“發展”和“監管”兩條主線上得到顯著體現: 在發展層面,新技術應用推動金融行業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方向轉型發展,而營銷、風控、客服等多個領域,新金融模式又提出一系列新需求,要求新的技術創新來滿足; 在監管層面,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監管問題,需要監管科技創新來實現和支撐。 隨著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更加緊密,技術與需求相互驅動作用將更加明顯,金融科技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將有望進入更加良性的循環互動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