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應鏈的數字化實踐文/孫黎明 |
石化行業的數字化才剛剛起步,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的創新實踐,正在為石化行業的智慧轉型謀求新路徑 孫黎明 中化能源科技副總經理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顯示,過去3年,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的企業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是其他企業的5.5倍,銷售利潤率是其他企業的2.4倍。 在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效果較顯著的企業占比僅為4.3%。對“企業信息化=企業數字化”的認知誤區,多系統連接的復雜性、非標準性,難以承受巨額的經費投入等,都使石化產業鏈上下游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展緩慢。 跨過四重認知陷阱 很多傳統石化企業認為,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無需共生,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在深耕數字石化一年多后,給出的答案是“需要”,信息化不等于數字化,兩者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能否為客戶、監管部門高效地提供實時數據。政府監管升級,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危化品車輛位置、運輸軌跡、裝卸作業進度等實時信息正日益成為剛性需求。目前,很多石化企業的SaaS系統中生成的數據滯后,與監管要求的實時數據查詢相距甚遠。很多貨主把協作單位納入內部管理信息系統,要求對方(如物流服務商)錄入數據,這樣的數據獲取方式,不僅做不到數據實時,而且數據獲取效率低、成本高。 二是能否獲取標準數據。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經過高度標準化、結構化,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數據清洗、整理、挖掘、分析成本,使數據成為真正的生產要素。很多石化企業在獲取SaaS服務中,普遍存在抓取的數據不完整、格式各異、非結構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很多數據無效,且后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數據清洗、挖掘工作,大大降低了數據獲取的效率。 三是能否與產業鏈上下游建立連接。很多石化企業的信息系統搭建于互聯網未高度發展的時期,當時企業連接意識薄弱,獲取的數據維度單一,無法和其他數據打通形成閉環,可用性大大降低。 四是能否提供智能服務。當下很多石化企業使用SaaS系統,每天都能生成大量數據。但是,由于不具備分析數據和形成數據產品的能力,并不能為企業帶來智能化服務。而真正以數字化為抓手的石化企業,可通過算法賦予在線數據生命力,依托數據智能實時了解他們面對的市場、客戶群體、競爭情況等,最終實現作業和決策的智能化、科學化。 智慧供應鏈“數字石化”實踐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以倉海幫為核心,以船運幫、66快車為兩翼,可為購銷生產企業、B2B平臺、化工園區、承運方等提供儲運一體化物流監控、供應鏈優化、供應鏈金融、大數據等服務,并以低成本為企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豐富接口,使客戶與行業中的各相關方進行連接,進而享受到產業互聯網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相較于其他跨界的變革者,根植于中化集團的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探索能源互聯網轉型,并非從0開始,而是從1開始,中化集團自身在石化倉儲物流方面有厚實的基礎,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成立之初便聚攏了大批扎根石化領域多年的專業骨干,以及來自一線互聯網企業的數據、技術、人才,有著對行業的粗放運行模式深刻的洞察和對客戶需求透徹的了解。 智慧供應鏈“一體兩翼”架構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數據觀”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在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將數據產品落地應用到客戶的工作場景中去,在市場的反復檢驗和淬煉中逐漸形成的。 一是高效提供實時數據。在為客戶、監管部門高效提供實時數據方面,針對當下石化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政府安全監管不斷升級的情況,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通過衛星定位、電子圍欄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危化品車輛、船舶物流的實時可視化監控,助力政府、貨主、承運方提升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效率。 以66快車TMS運輸管理系統為例,它擁有全國所有貨車(普貨車輛+危化車輛)實時定位數據,通過打通政府監管、貨主、承運方、司機、工廠倉庫全鏈條,做到工作信息流全程在線化,不僅可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危化品車輛實時信息,包括GPS序列號、駕駛員、押運員、進出廠時間、載貨品名、數量等,還可把運單實時信息一鍵分享,減少了80%的信息溝通時間。 二是聚焦獲取標準數據。在獲取標準數據方面,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設計之初,就將各方碎片化、非標準化的數據源信息,以標準化、結構化方式呈現,讓數據在用戶獲取服務的過程中自然、低成本地產生。 以船運幫“在線商檢”為例,通過讓商檢節點全程在線標準化、全程可視化,將碎片化的風險過程管理,變成連續、強關聯、來龍去脈一目了然、數據高度結構化的現場商檢作業動態實時反饋,為貨主后續進行智能化風控決策提供顆粒度更細、更標準的大數據支持。 三是產業上下游精確連接。在與產業鏈上下游建立連接方面,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設計之初便以“連接”為理念,目前已連接政府、貨主、承運方、港口、倉儲、商檢、金融、后市場等行業相關方,使各方數據都能實時在線生成,不僅提升了數據的獲取效率,也實現了工作信息流在不同法人企業、不同系統之間的協同傳遞,有效降低了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溝通、協作成本。 以倉海幫的“數字提貨卡”功能為例,傳統的提貨作業涉及上游貨主、倉儲、下游客戶、車隊、司機等多方。為方便客戶提貨,通常上游貨主會向下游客戶發放線下提貨卡,客戶攜帶提貨卡到庫區提貨。庫區管理系統通常沒有與上游貨主的提貨卡管理系統建立對接,上游貨主還要安排駐庫人員,在司機前來提貨時登錄提貨卡管理系統,下提貨單。 現在,倉海幫“數字提貨卡”(即提貨權轉讓)功能,將上游貨主、下游客戶、車隊、司機全部在線連接。存貨貨主完成貿易銷售后,登錄倉海幫,持電子簽章證書將對應數量的庫存貨物的提貨權轉讓給下游買家,同時,倉海幫自動將貨轉信息同步發給對應的倉儲企業。 此時,下游買家在倉海幫上對應的倉儲企業已形成“轉入量”,只需在提貨有效期內通過電子簽章證書自助下單,安排車隊提貨即可;車隊線上調度車輛,司機抵達庫區即可提貨,避免了“車到、單未到”的情況,大幅提高提貨效率,既擺脫了實物提貨卡的限制,也降低了企業人工成本。 科技改變能源。石化行業的數字化才剛剛起步,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的創新實踐,正在為石化行業的智慧轉型謀求新路徑,開啟新篇章。 使客戶與行業中的各相關方進行連接,進而享受到產業互聯網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