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破題促發展 勇毅篤行謀新篇文/劉紅生 |
專訪化工事業部總裁劉紅生 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化工事業部全體員工上下一心、逆勢而上,奮力追趕年度目標并取得成效,經營業績再創新高,在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深化改革和業務協同等方面成果顯著。展望2021,化工事業部將抓住“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和兩化重組的新時代機遇,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重點戰略項目落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立志為中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作出新的貢獻。 2020年4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疊加原油價格暴跌,化工行業經歷了一輪“至暗時刻”。 化工事業部采取了哪些舉措,化解市場挑戰和經營壓力,最終實現了全年業績的逆勢增長? 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復雜的外部環境給化工行業帶來了極大挑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化工事業部全體員工的奮斗下,我們最終克服困難,成功實現全年業績大逆轉,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兌現了年初對集團的經營業績承諾。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舉措。 一是快速決策部署,全面復工復產。疫情蔓延初期,化工事業部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去年1月23日,除夕當天,下發疫情防控緊急通知,2月3日、14日召開黨委會進行部署,全面摸排物流、原材料、客戶需求、生產運營等方面的影響并積極控制風險,最終實現快速復工復產。2月8日至2月28日,重點工廠裝置產能利用率從53%快速回升到86%,全年高位平穩運行。 2020年,化工事業部5000噸芳綸項目投料試車成功 二是下達沖鋒目標,發起全面沖擊。2020年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控制,防控進入常態化,行業逐步回暖。8月,楊華總經理親臨化工事業部督戰,黨委會多次討論、深入研判,制定了極具挑戰的沖鋒目標并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對全年業績發起全面沖擊。 三是明確經營方針,主動調整策略。面對外部環境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事業部業務團隊保持了高度敏銳性和敏捷性,主動把握經濟企穩和行業變化機遇,迅速調整經營措施,力保完成沖鋒目標。從采購策略來看,面對市場波動,我們抓住原材料價格底部空間,主動加大采購儲備。2020年,高性能及中間體、聚合物添加劑、氟化工原料采購分別節約5800萬、9000萬和7000萬元;在經營貿易采購方面,提前預判ABS等產品的市場行情,靈活調整采購策略,在上漲中獲得超額利潤,同時在市場調整時未出現巨大風險。從技術和成本端來看,各業務單元持續開展技術改造,挖掘裝置潛能,降低生產成本;事業部積極落實降本減費各項工作。從銷售策略來看,我們把握市場行情,搶抓機遇,通過靈活定價策略、優化產品結構等,不斷尋找市場機會。例如,聚合物添加劑團隊利用市場地位,防老劑產品內貿提價35%;高性能及中間體業務團隊搶抓環氧樹脂下游風電、5G市場擴張機遇,全年毛利較2019年大幅提升82.5%。 去年化工事業部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了怎樣的建設和投入,取得了哪些成果? 科技創新能力是化工事業部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事業部全面轉型成科技驅動的創新型精細化工公司的堅實基礎。 從科技投入來看,2020年化工事業部科技投入達12.1億元,同比增長22%,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年均增速;引進科技人才177人,強化研發力量;設立工程化技術創新中心平臺;按照IPD管理理念,建立項目管理評價和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完善創新體系。 從科技產出成果來看,2020年,事業部申請專利342項,較上一年增加61項;授權專利129項,較上一年增加3項;魯西集團、安徽圣奧入選工信部2020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榜單;十多項科研成果榮獲石化行業科技、專利大獎。 從產業鏈布局與研發突破來看,近年來,化工事業部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以綠色工藝為核心,持續加大研發項目攻關力度,為事業部產業布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中化連云港產業園為例,目前在建的15萬噸/年雙氧水法環氧氯丙烷生產裝置,由化工事業部自主研發,為世界首套,具備顯著的清潔生產和綜合競爭優勢,可有效推動行業的綠色清潔化生產水平;連云港促進劑一期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綠色技術,從工藝源頭著手,可徹底解決三廢問題,項目也已進入建設階段。 2020年,圍繞尼龍66和促進劑等新材料產業鏈布局,事業部多個研發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產業化階段;六氟丁二烯、芳綸下游衍生物等重大項目亦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全球生態環境仍面臨巨大挑戰,綠色發展已成化工行業共識?;な聵I部在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方面有哪些實踐? 可持續發展是化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過去的一年里,化工事業部攜下屬企業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向成為精細化工行業綠色發展典范的目標不斷努力。 系統化推進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搭建科學量化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機制,是化工事業部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最大的亮點。去年,中化國際在董事會層面設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中化國際董事長楊華任委員會主席。公司發布了6項可持續發展政策,并從信息披露、ESG管理、指標管理、品牌價值等方面制定了41項可持續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持續打造責任競爭力。 同時,中化國際以中化集團“企業價值四要素”理論為指引,綜合考慮央企社會責任的量化評估模型,開發適用于中化國際的ESG價值量化評估機制,實現貨幣化評估經濟、社會、環境的價值,更好地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的有效性,尋找指標背后的管理差距,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及最佳實踐。 此外,我們在“推動社會發展”“綠色制造”“可持續供應鏈”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 保障城市安全發展。堅定不移推動揚農集團、中化藍天下屬工廠“退城進園”進程,關停位于市區的生產裝置,保障城市安全發展。同時,我們也以“退城進園”為契機,在新工廠建設中升級安全環保治理,為產業綠色轉型贏得先機。 積極開展碳減排行動。我們實施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不斷開發和改進產品綠色工藝。存量產業在能源替代、用能優化、梯級利用、工藝改進、設備改造升級、生產過程優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創新力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中化國際為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同口徑減排達21萬噸。 建設可持續共贏網絡。持續完善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強化審核評估以提升供應鏈上的環境、社會效益。我們發起中國化工行業首個可持續供應鏈伙伴網絡,構建可持續生產、可持續物流、可持續服務、可持續創新為一體的全球化工供應鏈伙伴圈。 中化藍天HCFC-123裝置搬遷后一次性試車成功,實現退城入園,異地新生 去年6月,魯西集團正式加入化工事業部。目前在業務融合與新戰略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進展? 自魯西加入中化大家庭以來,化工事業部加速推進融合,發揮協同效應,雙方產生了優勢“補強”的化學反應。 在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方面,通過多措并舉,順利化解了山東省煤炭指標壓降對魯西集團生產經營帶來的巨大挑戰,解決聊城基地產業發展瓶頸,一是全力開展技術攻堅、使用清潔燃料——蘭炭替代煤炭;二是建成山東省最復雜、聊城市最大的變電樞紐以引入外電;三是緩解了指標壓力。 在推動戰略落地方面,充分發揮聊城園區的產業優勢,穩步推進尼龍6、高端氟材料一體化、雙酚A等重大產業化項目落地,目前各項目外部審批正在快速推進。 在工程化技術平臺建設方面,以魯西為平臺的中化集團工程化技術創新中心已經成立,重點承擔在工程化技術創新方面的跨事業部協同創新,目前正以沈陽院和中化藍天的合作項目為試點,探索運行機制。 在促進協同發展方面,推進以權責體系為重點的管理對接,同時全面鋪開魯西與“兩化”和事業部內部產業、財務、HSE等領域的協同工作。 2021年,中化連云港產業園將形成一體化雛形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此同時化工行業也正經歷著一場深遠的變革。您是怎么看待化工事業部未來面臨的經營環境,又該如何把握、抓住進而引領發展機遇? “十四五”規劃指引,為事業部明確了產業升級、創新驅動、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和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發展方向。整體來看,未來我們面臨的機遇要大于挑戰。 首先,我國的化學工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資源承載能力逼近極限,落后產能加速淘汰,HSE政策持續收緊,高規格一體化產業園和綠色工藝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 其次,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化工行業將逐步回暖,上游煉化產能大規模釋放,我們所在的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這將是一個行業內技術快速突破、充滿機遇的環境。 再者,隨著經濟復蘇,新基建、新能源汽車及家電等事業部主要產品的下游應用行業迎來復蘇,有望帶動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 作為化工行業的領軍企業,化工事業部肩負著推動中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使命。我們要站在“肩負中國化工新材料歷史使命”的大目標上,緊緊抓住“十四五”與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契機,打造出一批拿得出手、引以為傲的核心產品,為中國的高端化工制造作出新的貢獻。 去年,事業部5000噸芳綸項目克服疫情影響,投料試車成功,該項目將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市場壟斷,公司將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大對位芳綸生產商和供應商。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夯實成果轉化,加強重點研發項目攻關,為化工事業部奠定扎實的產業化基礎。 聚焦2021年,西方經濟體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伴生國內外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疊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走向尚不明朗。面對錯綜復雜的經營環境,化工事業部將堅持既定戰略不動搖,一是要繼續堅持不懈走科技創新的道路,二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三是要堅持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四是要堅持機制體制創新。 2021年,化工事業部將開展哪些重點建設項目?希望達成什么樣的目標? 2021年是戰略落地的關鍵之年,化工事業部團隊將充分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嚴格管理、緊密配合、深挖協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障項目順利投產達產。 第一是決戰徐圩,實現連云港產業園項目的階段性投產。連云港產業園是我們創業的熱土與奮斗的戰場,也是化工事業部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2021年,我們將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力爭總投資較可研壓降10%,確保碳三產業鏈中酚酮、環氧樹脂、ECH實現投料調試,ABS聚合項目實現落地,聚合物添加劑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連云港基地形成一體化雛形。 第二是攻堅聊城,全面開展化工新材料與高端化學品項目。我們要充分發揮聊城園區的產業優勢,在進一步爭取煤炭指標的同時,穩步推進以尼龍、甲酸/DMF、有機硅和乙烯下游一體化項目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產業化項目落地,進一步完善聊城基地產品線。 第三是齊頭并進,推進新材料、新能源項目建設。我們將依托儀征和中衛園區的區域優勢和產業資源,拓展工程塑料產業;全力推進塑料助劑并購項目;加速培育新興產業,堅定推進鋰電池、鋰電材料等新能源戰略項目。預計在今年,駿盛產能將穩定運行并實現銷售;正極材料將加快重點領域新產品的認證推廣;2萬噸/年電解液裝置力爭銷量突破;六氟磷酸鋰裝置全力沖刺產能,實現滿產滿銷。 未來,化工事業部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還會有哪些探索? 體制機制改革是化工事業部實現向科技創新驅動、創新型精細化學公司轉變的必由路徑。我們要在堅持國有企業屬性的前提下,以無限接近市場為導向,不斷推進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團隊激情和戰斗力,持續為企業賦能。 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改革,激勵員工主動承擔風險、自愿走上業務一線、進入戰斗序列,以戰績論英雄;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手段,讓核心員工和公司的發展統一起來,共同追求長遠目標。 今年,化工事業部將以“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為契機,在事業部各層級進一步打造中長期激勵機制,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增添動能。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我們計劃從上市公司總部層面增加員工持股比例和參與范圍,在下屬BU及業務層面嘗試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鼓勵創業團隊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新近加入事業部的魯西集團,今年將研究和適時啟動股權激勵方案;沈陽院將依托“科改示范行動”推動員工持股落地。 在科技激勵機制方面,我們將探索試點企業工資總額備案制,搭建包括崗位分紅、項目分紅、創新激勵基金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激勵體系。以項目分紅為例,該項激勵針對科技項目團隊,每年可從科技成果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予以獎勵,借此途徑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