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小白的專利申請攻略文/蔣修民 |
一個企業的專利數量與質量,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也是企業行業地位、行業實力的象征 蔣修民 說起申請專利、知識產權這些“高大上”的詞兒,在大家的認知里,只有研發人員才夠得上,普通員工望塵莫及。但在公司組織了有關專利申請的講座后,我這個知識產權小白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雖然仍然是一知半解,但我決定試一試。 2020年,我作為發明人之一,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提高高溫爐管可靠性的安全結構》和發明專利《提高高溫集合爐管可靠性的安全結構及操作方法》。7月7日,第一項專利正式獲得授權,第二項專利也進入審核階段。 拿到專利證書,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想以這兩項專利申請過程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專利申請的流程和感悟,希望帶動更多一線員工和我一樣,加入到“專利申請人”的隊伍中來。 技術攻關破除二級隱患 我所在的泉州石化臨氫運行部,主要是與氫氣相關的生產裝置,有連續重整、渣油加氫、蠟油加氫、煤柴油加氫、制氫等裝置。其中,制氫裝置因轉化爐入口集合管開裂,經常需要停工檢修,而每次檢修都會對全廠安全平穩生產及經濟效益造成不小的影響,被集團列為二級隱患,也是中化能源唯一的二級隱患。我們調研了國內多家煉油企業,他們也都存在同樣的問題。為徹底解決這個行業共性問題,公司設備管理部、臨氫運行部聯合成立攻關小組,進行技術攻關。 攻關小組從結構力學、應力分析、材料學、熱力學、焊接等多個方向分別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受到壓力容器開口補強形式的啟發,研制出一種性價比高、力學性能優異的新型結構支管臺。2019年6月,新裝置安裝在制氫裝置入口集合管上(替換掉原有經常開裂的8#、9#支路),至今平穩運行,未出現開裂問題。 將智慧和實踐轉化為權利 問題解決了,但這一凝結了我們智慧的解決方案,是不是可以申請專利呢? 我們把情況向創新發展部負責專利申請的同事馮文欣進行 了詳細說明。馮文欣告訴我們,這一新型結構支管臺具備申請專利的條件,可以申請專利。 隔行如隔山。對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而言,申請專利的程序是比較復雜的。相關文件要按照統一模版和格式填寫,其中的專業術語和相關解釋文字也比較晦澀,個人申請專利的前期時間成本很高。好在公司有合作的專利代理機構,他們運用專業知識幫助我們辦理申請專利的各項手續,使我們少走 了不少彎路。 新型結構支管臺集合管現場對接 我們先在集團知識產權系統進行報備,編寫 了《專利申請技術交底書》(以下簡稱《交底書》)。再由馮文欣幫助我們開展專利提案審批。審批通過后,我們把《交底書》發給專利代理機構,他們按照規范要求進行修編后,再發給我們審核確認。 《交底書》中第一項內容就是“發明名稱”,要求既符合《專利法》要求,又涵蓋發明內容,并且獨特,不能和現有專利名稱相近,如常用實用新型專利《一種XXXX結構》,發明專利《一種XXXX方法》。 《交底書》中第二項內容是陳述“現有技術方案”和“現有技術方案缺陷”,主要陳述本專利涉及哪些領域、設備、材料和技術等,講明現有技術方案及其缺陷;還要闡述“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也就是發明目的,如“為了保證制氫轉化爐入口管路平穩安全運行,避免支管臺焊縫位置開裂,造成經濟損失和環境危害,減少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內容,還需要在《交底書》中闡述“本發明完整的技術方案”“事實例”“本發明的變化例”“本發明的創新點及優勢”等,其中“本發明的創新點及優勢”要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的順序,寫明本申請提案相比于現有技術或方案所具有的優點,并逐一說明本申請提案是因為采用了怎樣的技術手段才能具有某個優點。至少要寫明與現有技術缺點相對應的本申請提案的優點。最后還有“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參考文獻”兩項內容,這部分如沒有,可略。 在經過多次溝通及修改后,專利代理機構根據我們的《交底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 了《發明專利請求書》《說明書》(必要時應當有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具有說明書附圖時須提供)各一式一份。《權利要求書》內容主要是提出對各項權利的專有要求。 提交所有文件后,國家知識產權局會自動受理并且回復一份《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通知書上的專利申請日期即為日后專利審核通過后,專利有效期計算的起始日期。發明專利有效期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有效期10年。 接下來就是等待審核,一般情況下,實用新型專利審核時間8-14個月,發明專利需要1-2年。發明專利在實質審查過程中需要與審查員進行溝通答辯,答辯次數一般為兩次,有時根據實際審查溝通情況可能會增加或減少,申請人需要配合專利代理機構根據具體問題,進行技術對比、細化方案、描述效果等。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專利申請之前,也就是收到受理通知書之前,申請人或發明人一定不能發表論文。因為相關成果一旦公開,就失去了新穎性,不再具備申請專利的條件。 知識產權關乎企業競爭力 一個企業的專利數量與質量,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也是企業行業地位、行業實力的象征。 目前,我所在的泉州石化共申請專利49項,獲得專利授權8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2項(均已授權),PCT申請2項,其中1件已進入美國和歐洲。很榮幸這些數字里也有我的一份小小貢獻。但我和我的同事深知,我們的專利數量和質量,與寧高寧董事長提出的“全面轉型為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平臺公司”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全集團更多員工增強專利意識,努力成為專利發明人,把我們的創新實踐用“知識產權”的語言表達出來,把我們的智慧和經驗用“知識產權”框架確立為權利,通過專利孵化出更多優秀項目,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看了我申請專利的經歷,有沒有些心動?心動不如行動,其實專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趕快搜尋一下你們曾經、正在或即將傾注在工作中的智慧和創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