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陣地上的紅色堡壘文/羅曉云 韓景超 |
沈陽化工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次氯酸鈉生產企業,承擔著保供重任。作為次氯酸鈉的生產分廠,氯堿分廠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進入極限模式 責任之上,是更重的責任。極限之后,是下一個極限。這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團隊,它伴隨企業而生,它的旗幟在一代又一代黨員手中傳遞,從不曾褪色。這就是中國化工沈陽化工氯堿分廠黨總支。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之時,該黨總支在消殺產品次氯酸鈉生產一線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團結帶領全體員工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一周時間內就將日產能由120噸提高到創紀錄的240噸,并最終達到了日產300噸的水平,為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的防疫消殺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資保障。 ▲ 沈陽化工氯堿分廠生產操作現場 傳承“紅色基因”,構筑“紅色堡壘” 沈陽化工以氯堿生產起家,82年來從未中斷。氯堿分廠是公司最早成立的生產單元,雖然建制和名稱幾經更改,但生產的產品始終都是氯堿產品。從1950年開始設立黨支部以來,黨組織一直都在這個團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今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消殺產品供不應求。沈陽化工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次氯酸鈉生產企業,承擔著保供重任。作為次氯酸鈉的生產分廠,氯堿分廠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進入極限模式。 在次氯酸鈉崗位所在的氯氫處理工段,生產任務下達到工段后,在黨員高志源的帶領和號召下,全體次氯酸鈉崗位人員在工段微信群中發布了這樣一條應戰宣言:“聽從公司領導的指揮,積極生產,保質保量,以一線的醫務人員為榜樣,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與全國人民同舟共濟,戰勝病毒!——簽字:高志源、張秀濱、馮剛、趙培武”。 但是,僅靠他們4名崗位員工,根本無法完成迅速提高產量的任務。“我們工段80%的操作工都具備次氯酸鈉崗位獨立上崗的條件,可以補上。”次氯酸鈉崗位所在的氯氫處理工段工段長婁曉濤說。但是,這次的任務之重,超乎婁曉濤的預料,工段儲備的人才還是不夠用。 怎么辦?關鍵時刻,黨員上!氯堿分廠黨總支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79名黨員全部取消休假,補充到一線。 環保裝置轉型生產裝置 79名黨員突擊隊員,以豐富的經驗和勇于擔當的精神,讓次氯酸鈉裝置實現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轉變。 次氯酸鈉之前只是沈陽化工的一個副產品,其生產裝置準確地說只是一套環保裝置,分吸收塔與尾氣塔兩部分,串聯使用。吸收塔作為氯氣生產系統異常情況下氯氣回收的主力塔,尾氣塔作為尾氣排放余氯量為零的保障塔。因為是環保裝置,這套生產裝置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然而,春節之后,它卻轉型成為一套重要的生產裝置。尤其是以提高產量為目標時,這套裝置需要控制的關鍵點一下子多出很多,比如堿液循環量、堿液循環溫度、氯氣通入量、循環液堿濃度等,都是考量氯氣吸收能力以及次氯酸鈉成品質量的重要指標。 進行自動化控制改造已經來不及了,那該如何保證產品質量和產量呢?就由人來頂!黨員先上,堅守生產現場! “一接到生產應急物資的任務,我們分廠黨總支班子就決定成立黨員突擊隊。”黨總支書記曹鳳民說,綜合各方面因素,黨總支制定出4項重要措施以保障次氯酸鈉產品的高速生產:一是通過監測循環泵電流,保證吸收塔堿液循環量;二是增設氯氣流量計,嚴格控制氯氣的通入量,保證成品質量;三是改進循環液配制方法,充分利用氯水,縮短次氯酸鈉制成時間;四是崗位操作工提高巡檢頻次,次氯酸鈉成品的切換操作由崗位加替班雙人執行,以盡量縮短生產停滯時間。 人工操作媲美自動化控制 “因為一直是作為環保裝置運行,所以這套尾氣吸收裝置的次氯酸鈉產量到底能達到多少是不好精準預判的,這是我們在生產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突擊隊副隊長金翔宇身兼數職,他是黨總支副書記、分廠副廠長,同時還是氯氫工段的責任工程師。在他的印象中,這個春節并不像一個節日,而是一場尚未結束的戰斗。“生產中如果操之過急,通氯量過大,不但不能增加產量,反而還會造成次氯酸鈉成品不合格,從而影響最終的產量”。 曹鳳民、金翔宇帶領黨員突擊隊在現場不斷嘗試、不斷調整,逐漸摸索出精準的操作方法。由于沒有在線分析裝置,他們要定期采樣分析循環液的含堿量,并根據含堿量的下降速度對次氯酸鈉制成的時間做出預判。崗位操作人員從每小時分析一次到每3分鐘分析一次,每槽次氯酸鈉即將制作完成前的1小時,他們都要在現場值守。就這樣,他們用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苛的專業精神,以人工操作達到了媲美自動化控制的產品質量與產量。 突擊隊員高紅宇和李龍學是氯氫處理工段的班長。他們倆被同事稱為次氯酸鈉產品的生產專家,可以通過循環堿液變化量準確判斷出當前通氯量下該槽次氯酸鈉的制成時間,對于生產異常均可以精準差異,迅速處理,為了保證產量和質量,他們每個夜班都放棄兩小時的夜間休息時間。 沈陽化工氯堿分廠黨總支只是中國化工許許多多黨支部的一個縮影。疫情突如其來,中國化工旗下10家有能力生產次氯酸鈉、雙氧水等消毒產品的企業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截至目前,累計向醫療機構、公安一線、交通物流、學校等社會各界捐贈消毒產品84萬余升。他們分別是沈陽化工、埃肯星火有機硅、昊華宇航、黑龍江昊華、山納公司、安道麥荊州、安道麥安邦、德州實華、星火航天、昊華駿化。防疫阻擊戰仍在繼續,各企業也仍在戰斗!他們將繼續當先鋒、做表率,為取得這場戰斗的最終勝利,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