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央企的“上山下鄉”——記中化集團“中化情·三農夢”系列農化服務活動 |
時間:2014-04-24 來源:農資導報 視力保護色: |
4月2日,湖南益陽,一派春光,農事漸忙。水田里,三三兩兩的農民在忙碌。位于蘭溪鎮一處空曠的場地上,農業部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聯手發起的配方肥推廣示范縣創建啟動儀式正有條不紊的進行;不遠處,中化集團的農民田間學校則擠滿了來自周邊的農戶;而在與學校相距不過數百米的中化智能配肥站里,一袋袋配方肥伴著機器的轟鳴徐徐走下生產線…… 中化集團,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涉農國字號央企,正在啟動一項覆蓋全國的“上山下鄉”公益性農化服務活動,它被冠以一個極具親和力的名字——“中化情·三農夢”,而益陽正是這一活動起航之地。“‘中化情·三農夢’農化服務系列活動,是我們根據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要求,立足農民科技需求,對原有農化服務體系和內容的優化升級。”中化集團副總裁韓根生表示。 建在地頭的智能配肥站 “何國康,種植常規早稻,田塊面積667平方米,肥料總養分52.0%,氮磷鉀比例分別是26-12-14……”在中化配肥站里,中化化肥湖南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著機器,他嘴里所說的何國康正是蘭溪鎮的村民,而這位村民所有的種植資料都已存儲在配肥機的數據系統中,工作人員需要做的只是插入該村民的會員卡,其他一切都將自動完成。“完成一袋配方肥只需70~90秒。”工作人員說。 這是益陽市唯一的一臺智能配肥機,覆蓋周邊大約5萬畝耕地。記者好奇地打開了它的數據庫,發現蘭溪鎮村民的田塊資料在這里一覽無余。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施肥模式自2013年投用以來,很快就吸引了農民的關注。 對此,蘭溪鎮油和垸村村支書王迪華一口氣說出了兩大好處:用了配方肥,水稻空殼率由先前的30%降低到10%;一年兩季畝增產300公斤。“去年我們村8戶農民參與了示范,今年要超過2000畝啦!” 事實上,坐落在益陽的這間配肥站只是中化集團開展科學施肥的一個縮影。中化集團下屬的中化化肥,從2006年起就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科學施肥示范村建設、百縣千鄉科學指導、試驗示范田建設等一系列活動,成為農業部倡導的科學施肥工作的“國家隊”和主力軍。 測土配方施肥走過將近10年,配方肥落地“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焦點難點所在,打破瓶頸的關鍵是要引導更多的骨干企業參與。2012年,中化化肥成為農業部啟動的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首倡單位;2014年,中化化肥在此基礎上,以一家央企的責任和擔當,與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合力發起配方肥示范縣創建活動,在全國選定了19個示范縣和29個試點縣,啟動了一場配方肥大推廣的“下鄉運動”,而益陽正是示范點之一。 正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何才文所評價的,推廣大配方,要依托大企業,農業部門和中化開展農企合作,就是要發揮各自優勢,聯手打造一批科學施肥的典型樣板,讓配方肥走進千家萬戶。 開在村里的農民學校 央視記者在采訪何才文副司長時曾問道,推廣測土施肥如何才能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何才文的回答是:除了政府宣傳,依托企業對農民進行培訓是重要途徑。“而中化集團和農業部合建的農民田間學校正是這一思路的生動注腳。” 何才文副司長如此點評此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春耕剛啟,坐落在蘭溪鎮油和垸村村委會里的中化農民田間學校變得熱鬧起來,不大的教室里擠滿了周邊的農戶,他們正在屏息聆聽中化專家講授水稻栽培和測土施肥的知識。教室的四周則擺滿了各種農業書籍。這只是這所農民學校平常的一天。 據中化化肥副總經理陸坊斌介紹,中化農民田間學校始建于2010年,系中化和農業部科教司共建,四年不到,學校數量已增至170余所。 不要小覷了這些躲在村落中的學校,它們的師資力量毫不遜色。陸坊斌透露,農民學校的師資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中化化肥各省分公司建立的總農藝師制度,它們擁有自己的農藝師農化服務團隊;二是公司和各地農業“三站”合作,借助農業系統專家資源;三是從高校外聘大約270名專家,從而形成了不同層級的農民田間學校宣教體系。 放開視野看,農民田間學校其實只是中化龐大農化知識傳播體系的一環。據介紹,在化肥領域,除了農民學校,中化化肥還通過農業科技小院、農業專家隊伍、400服務電話、廣播和農業技術科普資料等方式,開展包括真假農資識別在內的農業知識培訓;而在農藥領域,中化集團建設的“中化植物醫院”正成為農化服務的又一支生力軍。 服務大戶的“種糧合作” 中化集團的主營業務覆蓋化肥、農藥、種子等領域,被認為是中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經營企業“中化情·三農夢”實際上是一場面向現代農業的全方位多層級的大型農化服務活動。 “‘中化情·三農夢’農化服務系列活動,正是我們根據中國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要求,立足農民科技需求,對原有農化服務體系和內容進行的優化和升級。”中化集團副總裁韓根生如此表示。 中化集團下屬中種公司在長沙縣舉行的一場農事交流會恰好詮釋了韓根生的理念。4月3日召開的這場交流會,參加的都是周邊的種植大戶,而他們中的部分人已經或即將成為中化集團開展的“種糧合作”活動的試點對象。 湖南洞庭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參與“種糧合作”的中種下屬四家成員企業之一。公司副總經理李明介紹了這個服務項目的內容:洞庭高科依托自身優質的水稻品種,與當地米廠和種糧大戶開展合作,向種糧大戶推廣適合米廠收購的優質稻品種,由米廠與種糧大戶簽訂高價收購訂單,洞庭高科為種糧大戶提供全過程的技術服務,從而建立三方共贏的合作模式。 這種全新的服務模式已經初露鋒芒。據了解,2013年,洞庭高科通過種糧結合項目,糧食畝產普遍提高,再加上米廠加價收購,種植大戶每畝純收益提升150~200元。不僅如此,由于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指導和統一管理,米質較往年明顯提升,給米廠帶來了10%~15%的凈利潤增長。 從數字看中化 采訪手記 2013年,中化集團化肥業務實現銷售總量1628萬噸,是中國最大化肥分銷服務商,化肥年產能超過1000萬噸,并建立了700余人的專業物流服務隊伍、600家分撥庫與配送庫所構成的級差型倉儲網絡,搭建起“安全、便捷、低成本”的一體化農資物流體系。據了解,近幾年,中化化肥開展的各類農化服務活動覆蓋了全國1900多個農業縣,惠及1700多萬名農戶。初步統計,僅中化化肥2013年開展的測土配方施肥、東北玉米雙增二百等公益項目覆蓋區中,糧食作物平均增產5%以上,經濟作物平均增產20%以上,減少不合理施肥15萬噸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業節能減排。 作者:吳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