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會上聆聽農民心聲——春耕時節走基層見聞 |
時間:2014-04-15 來源:中國財經報 視力保護色: |
4月3日上午,在湖南省長沙縣北山鎮五福山莊,一場別開生面的春耕農事交流會在這里舉行。來自政府部門及種子、農藥、化肥生產企業的代表,與北山鎮各村的近50位種糧大戶一起,圍繞糧食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暢所欲言,獻計獻策。 農民期盼:扶持政策不能少 北山鎮五福村農民陳新和今年64歲,和老伴等人經營著50畝稻田,是當地一家種糧大戶。他告訴記者,目前,長沙縣等地的種糧農民,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田地里很少看到青壯年勞動力。因為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每天可以掙到80-150元的收入,而種一畝水稻只有400多元,不及外出打工5天的收入。他特別說到,去年國家提高了水稻收購價格,規定每百斤稻谷的收購價為135元。但是,由于農戶分散經營,受人力及運輸條件限制,大家只能將生產出來的稻谷通過糧販子收購后再出售給國家。糧販子給農民開出的收購價格是每百斤100元,低于國家收購價35元,大大挫傷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如今,在北山鎮等地,農民屯糧惜售,局部地區出現了“賣糧難”問題。陳新和對記者說,在一些地方,原本一年可以種兩季的稻田,農民只種了一季,就是因為種糧成本高、收益低、賣糧困難。為此,他呼吁國家有關方面重視農村出現的這些情況,采取相應的扶持政策,保障國家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減少。 農民期盼:適用技術進村入戶 近年來,農藥施用超標、殘留嚴重等現象,已經成為我國農業領域的突出問題,并直接關系著食品安全。為了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種糧大戶代表期盼國家有關方面盡快給廣大農民傳授適用技術知識,讓農民群眾擁有一技之長,學會科學種糧。 農事會上,來自中化集團的一位授課專家為種糧農民傳遞了一個消息:從2013年起,中化集團下屬企業與地方植檢植保站聯手探索現代農業植保技術服務新模式,為農民提供包括植保防治方案、植保產品、技術服務、殘留監測等在內的一體化作物植保解決方案,通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植保產品以及集約化、規范化、科學合理施藥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農藥使用效率,減少農藥施用量,在提升作物質量產量、幫助農民降本增產的同時,還保障了生態安全。 交流會上,種糧大戶紛紛提出了植保要求。通過洽談和農企對接,一種類似“植物醫院”的植保新模式,近期有望在長沙縣北山鎮落戶。 農民期盼:田間學校多多益善 據了解,為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從2011年開始,中化集團所屬的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與農業部合作,在全國建立了創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農民田間學校。農民田間學校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以“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為特點,對農民進行田間技術培訓,承擔起了培育知識型農民的重任。今年4月2日,湖南益陽的農民田間學校首次開課,吸引了當地50多位農民前來聽課。 截至目前,農民田間學校已陸續在湖南、四川、河南、新疆、海南、江蘇、黑龍江、吉林、遼寧等20多個省開辦了170多所,涉及水稻、果樹、蔬菜、養殖等領域,直接培訓農民超過1萬人,間接受益農戶超過30萬戶。 據介紹,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參訓農民掌握和使用新技術的能力顯著增強,環境生態意識和無公害生產意識普遍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已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土專家”,起到很好的“傳、幫、帶”作用。 農民期盼:農資安全要維護 近年來,在我國農村不少地方,假冒偽劣農資讓廣大農民深受其害,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在農事交流會上,種糧農民代表希望國家重拳整治農資領域的“害群之馬”。 來自企業界的專家代表在與農民互動交流時表示,為了維護市場秩序穩定、保障農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質檢、工商、農業等部門,每年都聯手開展專項打假維權行動,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化肥、種子、農藥產品知識普及和辨別真假農資培訓,提高農民自身對假冒偽劣農資的識別能力,有效維護了農資安全和農民利益。 據介紹,作為種子領域的“國家隊”,中化集團所屬的中種公司聯合各地農技推廣部門,開展技術服務下基層活動,并在春耕備耕期間分別在湖南、福建等水稻主產區開展“種子質量周”活動,向農民普及選種和種植的相關知識,提高農民對假種子的辨識能力。如今,在種子領域,中化集團已建成覆蓋東北、西北、西南、華南、黃淮、長江中下游等六大區域約60萬畝的制種生產基地帶,通過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優勢生產基地的建設,提高種子生產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農事會持續了數小時,諸如“農企對接”“加快培育家庭農場”“成立農民合作組織”等熱議話題,讓記者感受了種糧農民的責任與希望。 作者:李存才 http://www.cfen.com.cn/web/cjb/2014-04/15/content_10721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