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5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大力推進市場化轉型,從一個依賴壟斷經營的外貿企業逐步發展為理念先進、管理科學、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跨國企業。請聽中央臺記者徐華林的報道。
2006年中化公司以銷售收入超過1840億的驕人業績,第16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企業,名列第304位。但是對于中化集團公司總裁劉德樹來說,其中的內涵與意義有了本質的改變。
(總裁劉德樹同期聲)“比如現在我們的銷售收入有一個完整的有價值的服務經營數量上的一種反映,我的資產都是具有很有增值潛力的資產。這9年我們的銷售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0.9%,我們的利潤增長30.8%。”
9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使外資銀行全面收縮對中化公司的信用支持,導致了中化公司嚴重的支付危機,不良資產上百億。
(總裁劉德樹同期聲)“根本的缺陷還在于內部。因為過去外貿行業主要靠兩條:一個是特許經營,另外一個就是壟斷性的資源。在98年我們國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貿經營權徹底的放開,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壟斷資源,再加上我們高資產的負債,大量使用國外銀行的錢。又把這些資金形成了一些投資,這些投資又沒有收益。所以國外銀行要求你還債的時候,你拿不出錢來,這就是支付危機。”
最艱難的時期度過后,中化公司開始了大規模的撤并、重組,盤活不良資產,按照市場化戰略要求,重新構造主營業務發展框架和經營管理模式。逐步從貿易代理型向營銷服務型,進而向產業服務型轉變。
(總裁劉德樹同期聲)“對于中化來說,我們所說的轉型更重要是思想觀念和經營作風的轉型。如果說過去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跨國經營公司的話,現在我們比那個時候做的更實了,內涵更豐富了。因為那個時候很大程度是取決于一個簡單的經營規模,現在我們每一項經營規模背后都有一個深刻內涵的支撐。”
如今的中化公司作為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通過成功收購國內外油氣田項目,開發國內成品油市場,成為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化肥產供銷一體化企業,中化公司同時擁有氮磷鉀三大基礎肥料生產基地,產能接近6百萬噸,化肥銷量超過1200萬噸,終端化肥營銷網點,覆蓋全國80%以上的耕地。
新華社配發短評指出,中化公司的實踐說明,國有企業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走向市場,發展空間將天高地闊。國企改革核心是遵循市場化原則,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在市場搏擊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