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中國環境報
本報訊 很少有人知道高420.5米、總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金茂大廈1天的水、電、天然氣3種能源的消耗費用超過了15萬元。但它同時又是個“節能大王”,金茂集團工程技術總監告訴筆者,為了減少無謂的能源消耗,金茂大廈采用了多種措施,運用智能化的節能設備,節能效果顯著,百元收入能耗支出僅5元,比國際水平還低3元。去年占大廈能耗50%以上的酒店節約電、天然氣的金額達150余萬元。
在大廈里,有一支龐大的“智能監督隊”,它由30多塊流量計和1000多塊分時電表組成。通過這些“智能監督哨”,每個部門的能耗情況都能明明白白顯示出來。“明算賬”后,各部門的節能意識均得到普遍提升。
在大廈的地下室有了“樓亭自控監控機房”,它可“指揮”大樓所有的公共照明系統和空調系統。電腦設定了所有燈光和空調的使用時間,細化到各個部門,乃至走廊和廁所,一般工作人員無法進行更改。比如大廈的中央空調系統,全部采用變頻裝置,非常靈活,能根據客戶的熱負荷,自動調節送風量。在保證滿足客戶的室溫需求之余,又充分利用室外新風,減輕空調運轉的能耗。又如宴會廳的空調只會在宴會開始前一小時開啟,下午進行準備時僅使用工作照明。要是哪塊區域沒有人,通過機房的電腦還能遠程關閉燈和空調。
大廈的地下停車場還安裝了監測一氧化碳濃度的設備,通過分析一氧化碳的濃度來識別進庫車輛的多少。車庫內通風系統的停啟是依據一氧化碳濃度的數據自動調節開關。
同時,一些經常被人們提及的節能細節,通過智能化管理,也能有大的收獲,如大廈2148盞燈全部改為節能燈,一年就比普通燈節省近54萬元的電費。
在大廈88層樓頂,安裝有一臺氣象儀,它不是用來給大樓提供天氣預報的,而是大樓智能節能的又一個好助手。氣象儀每天把溫度、濕度、氣壓、風向等數據傳輸到工程技術部的電腦上,大廈把一年的氣象數據收集起來,請專家通過大廈能源模型進行分析,就能得出當年理論上的能耗數字。看“天”得到的數據就是節能的依據,與實際的能耗數據進行比較,能找出需要改進的環節,進一步降低大廈能耗。
大廈加裝的換熱裝置,能夠網羅各種能量進行再利用。比如,廁所排風系統帶走的空調冷熱氣,能夠被回收過來預熱或預冷新風;洗衣房的污水熱量被用來加熱洗衣機的進水。 (記者 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