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8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與報紙摘要》
主持人:中國中化集團加大節能節水技術革新投入,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在節能減排和降低運營成本方面取得雙豐收。請聽中央臺記者徐華林的報道。
記者:脫胎于地方小化肥企業的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緊靠長江岸邊。
公司副總經理葉少華告訴記者:原來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七個排污口,我們過去叫做七龍吐水。有一條龍吐的是紅水,另外有幾條龍吐的是黑水或白水。現在這幾個排污口關閉了,剩下這個排污口是國家容許我們公司留一個排污口。萬一有污水,國家還給我們每個小時有50方排污水的指標。但是現在通過我們內部的管理,通過一些工藝技術節能改造,使這個排污口做到了零排放,沒有水排放了。
記者:記者看到這條僅存的排污溝周圍坡地上綠草如茵,水邊還有人在釣魚。
葉少華:這個地方每天都有人來釣魚,這個水是比較好的。
記者:中化重慶涪陵化工公司是我國重點磷復肥生產基地,它的高濃度磷復肥對資源的依賴性很強,屬高能耗產業,但同時中間產品多、關聯度高、產業鏈長。作為重慶市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福林化工從2005年開始向清潔生產的模式轉變。總經理王川介紹說,過去每生產一噸硫酸要耗水120噸,到2007年只需2.81噸。生產一噸磷酸一氨的耗水也從過去的40噸降到不到2噸。內部工業水的重復使用率達到了95.7%,萬元GDP的綜合能耗下降了81.7%,進入全國化肥企業節能減排先進行業。
王川:這個過程主要來自于我們的一個理念,那就是“堅持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減負增效”。比如一噸水我們從長江取上來,在生產中反復使用,用水量大幅度下降。2005年以來,我們減少在長江取水大概二億六千多萬噸。
記者:除了水的循環利用,涪陵化工的廢渣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硫鐵礦制酸產生的燒渣全部用做水泥生產的添加劑或煉鐵入爐料。臨時高綜合性利用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變廢為寶開始創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