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牟向峰,1982年大學入黨,現任中化珠海總經理。6年來,在集團公司戰略部署下,歷經惡劣環境和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以安全保障、質量優良、累計進度提前10個月、節約投資8830萬元的優秀業績,筑造了年吞吐能力達1560萬噸的8萬噸級石化公用碼頭和67萬立液體石化庫區的精品工程,在昔日的荒灘野嶺上聳立起華南地區最大的成品油中轉基地。在石化倉儲行業首次榮獲全國EPC總承包銀鑰匙獎、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和中化集團“四好”領導班子等多項榮譽。成績的取得是集團的英明決策、各級領導大力支持和全體同仁共同奮斗的結果,是一名共產黨員、企業總經理的應盡職責和肩負使命所驅,是集團創造價值、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的體現。
用神圣職責建設精品工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集團的重托就是神圣的職責。只有堅韌不拔、身先士卒才能建設精品工程。
2006年2月,我任職中化珠海總經理,被建設國際一流的石化物流基地的宏偉愿景所鼓舞。然而一期工程嚴重滯期和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的兩大挑戰使我上任便面臨嚴峻考驗。在就任的途中我星夜拜訪中化廣油了解市場需求,當凌晨一點離開廣州時,市場下滑和股東需求僅為可研的50%和20%以及如調整方案勢必再次推遲工期的巨大壓力使我幾乎透不過氣來。面對巨大壓力,我暗下決心,堅定信念: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僅要搶回工期,更要筑造精品工程!
2006年3月在國內實施EPC總承包的業主管理尚無經驗可尋,公司認真研究國內外項目管理的各種模式,在集團率先采用國際流行的固定總價EPC總承包合同模式。為檢查總承包商是否落實趕工要求,自己多次駕車3小時周六從深圳趕回珠海高欄港工地,每次直到深夜方才離開;2008年15級臺風“黑格比”正面登陸高欄島,當自己指揮全體人員安全撤離,最后一個離島時,山洪浸入乘車半米多深,用公司消防車才脫離險境。
為滿足客戶于2008年3月進儲化工品的緊急需求,南逕灣化工品庫區建設只有14.5個月工期。2007年9月開工時長達60天的高溫酷暑;2008年2月南方的冰凍雪災以致設備、鋼材滯后到位;2008年6-7月,連續53天50年不遇的強降雨令工地洪水橫流,無法施工。到8月份進行管廊建設時,綿延數百米的地下巖層根本無法打樁鋪管!一個接一個的巨大困難令建設者倍感失望和沮喪,但按期建成精品工程的神圣職責使我決不能言退,更不能放棄!白天深入工地,夜間研討問題,即使出差晚上返回,亦從機場驅車五十公里到現場巡視。酷暑里,黎明即起,深夜方歸。雨季里,待命工地,雨停即作,搶回每一個間隙。為了保證夜間施工安全,我深夜11時鉆進罐內檢查安全措施。為了優選供應商,我與同事日夜兼程6萬公里,對135家供應商逐廠考察。路邊店途中充饑,午餐麥當勞帶到供應商的會議室。連續5個新春佳節,萬家歡度,我同項目建設者日夜奮戰,不思停息。
艱辛只因攀登,攻堅成就卓越。正是這種1800個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拼搏精神,鐵爐灣一期工程在我到任已滯后5個月,最終按期建成。南逕灣化工品庫在經歷無數艱辛與拼搏之后,提前29天竣工;二期工程克服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嚴峻挑戰,最后提前6個月投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以先進技術筑造精品工程
作為一名黨員總經理,面對項目建設的各種挑戰,只有堅持創新,不斷采用先進技術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二期項目建設因股東及市場需求,41萬立庫容的工期由正常的30個月壓縮至22個月。就在項目全面開工、加快推進時,詳勘發現局部20-40米的地下淤泥層將使2臺5.5萬立罐基產生嚴重不均勻沉降,必須馬上進行局部地基處理!如采用傳統的樁基法需新增投資2400萬元,工期延長7個月,需求客戶亦將丟失。我頂住工程項目建設不宜采用創新技術的風險與壓力,與地基專家認真研究上海建筑集團提出的國內外罐基建設尚未采用的疏樁勁網復合地基技術,在北京、上海、珠海先后6次召開專家論證和方案優化會議。在確保工程質量前提下,毅然決策在國內儲罐地基處理中,首次創新使用該技術。在歷經元旦、春節及連續3個月日夜施工后,終獲成功,節約投資1800萬元,減少工期4個月。為二期項目最終提前6個月建成投用搶回了工期。
二期項目建設與一期管線碰頭點多達63個,均需在一期停產清潔管線才能動火焊接。但因一期項目一直滿負荷運行,難以實施停產清管焊接。我與技術團隊深入研究相關技術,多次進行實驗,終于在國內創新發明易燃易爆管線在線冷切割焊接技術。在含油管線只需通球,而不須潔凈處理就可實現管線焊接,節約工期一個多月,贏得了建設精品工程的寶貴時間!兩項技術均被列為集團科技項目并申報國家專利。
憑創新發展贏得精品工程
在新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只有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不斷創新業務,才能實現項目一投用就能贏得市場,創造價值。
項目建設從立項到建成一般需要3年以上時間,市場往往發生巨大變化。2007年已經調整的鐵爐灣18萬立庫容建成時燃料油需求繼續大幅下滑,儲罐空置的壓力日益增大。我與業務團隊上百次拜訪客戶,深入研究市場需求變化,及時創新成品油保稅中轉業務,連續三次對剛建成的燃料油罐區進行工藝改造,使其更加適合成品油保稅中轉的需要。在2008年投運當年即實現了年周轉8次的行業滿負荷水平。
2008年11月化工品庫建成投產時,金融危機正肆虐全球,化工品市場全面萎縮,公司再次面臨剛投產就空庫的尷尬境地。我們多方捕捉市場需求,積極協同中化新業務,及時抓住臺塑石腦油緊急存儲需要,通過連續20個日夜的技術改造,將化工品庫改造成能夠兼儲石腦油的多用庫,最終達到臺塑同時進出7.75萬立石腦油的要求,實現了一投產運營即滿負荷運轉的行業奇跡。這亦是海峽兩岸直航后的首次成功合作,贏得了臺塑的高度贊譽!
2009年二期項目建設時,我們及時總結一期項目剛建成時即需技術改造的經驗。在項目設計時便充分考慮客戶的多種需求,將每一個罐組均設計成可同時兼儲3種油品的彈性功能,并按最高安全等級建設。2010年12月,當項目提前6個月建成投用時,雖有19萬立航媒庫容因香港機場油庫投運面臨巨大挑戰,但由于我們及時抓住了珠海寶塔石化和成城瀝青年底開車急用儲罐和成品油進口及保稅中轉需求,41萬立庫容當月投產便全部實現滿負荷運營,再創行業奇跡!2011年投產5個月即實現利潤2823萬元,全年預計超過4000萬元目標,是可研的4倍,真正實現了創造價值,追求卓越的目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1年新春初一,我在現場帶班,高欄港油輪穿梭,南逕灣燈火通明,回眸6年來的奮斗歷程,無限感慨和自豪:南海之濱百島城,高欄逐鹿起群雄;億噸大港通世界,中化戰略亦先行。神石映日春已報,玉罐聳立杜鵑紅;巨輪碧海鳴長笛,兔豪著墨現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