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體會:黨史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發 |
時間:2011-06-27 來源: 視力保護色: |
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 李昕 根據創先爭優第二階段的安排和部門計劃,學習黨史是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90年的風雨歷程,有過失敗和徘徊,但更多的是經驗和財富。借助學習黨史的機會,較為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輝煌歷史。掩卷思之,不禁為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過去所震撼。她輝煌的歷史值得每一個企業、每一位人力資源從業者學習。 一、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 (一)愿景具有無與倫比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1921年,從嘉興南湖開始,中國共產黨便揚起了自己鮮明的旗幟,表達了我黨強烈的聲音,其震憾力為世人稱道。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共產黨人很早便開始分析自己的國情,總結以往歷史革命失敗的原因,使革命方向在開始便有科學指導。“推翻三座大山”是共產黨綱領最通俗易懂的經典濃縮,它激起長期受壓迫工農群眾的深層次的思想共鳴。“打土豪、分田地”更是令窮困農民看到了翻身的曙光,在氣勢上激起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所有的愿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一目了然,人人同心,保證了革命事業成功的思想認識基礎。 (二)革命路線與時俱進并適時調整 路線是方向、是戰略,是一種對規律的把握,更是一種方法論。紅軍五次反圍剿的成功足以說明路線正確與否事關革命成敗,共產黨人在摸索中前行,在摸索中創新,逐漸形成了符合自己發展的革命路線。共產黨從內外因全面分析了革命形勢,大膽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這樣開創性的革命路線思想,徹底改變了當時不利的革命格局,引領了中國革命不斷推向高潮。 (三)組織是實現革命路線的保證 共同的價值觀是組織的靈魂,為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方向和行動指南。政委作為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者,其在中共組織建設中所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人民服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靈魂符號不斷通過口號、學習等方式槽刻到組織成員頭腦中,最終上下同心、全員同欲,這樣的組織無往而不勝。文化、制度和訓練是提高組織執行力和戰斗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日常不斷的醞釀和積累,打造動態適應性組織架構,適時進行組織變革、不斷調整優化,這是實現革命路線的保證。 (四)干部是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 路線確定后,干部是決定因素。紅軍長征使部隊損失慘重,但卻保留住了大批干部,從而保證了革命路線在第一時間的持續執行和傳播。干部是各項工作的骨干,黨的路線政策必須要由干部去落實,因此干部的選拔和培養至關重要。干部選拔是基于價值觀的選拔,以期保證革命思想高度統一;干部培養是戰略性投資,學習和培訓并行;干部環境營造,信任、和諧、修養的組織環境,充分發揮組織成員的潛力,只有干部的能力素質提高了,組織的戰斗力才能隨之提升。 (五)領導是革命發展的核心 組織領導如同樂隊的指揮,在他的揮動下,形成步調一致的行動,指揮要有激情,要使群情激奮、人心歸依。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第五次反圍剿“王明”“博古”等人的指揮失誤導致革命失敗,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四渡赤水以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所取得的成功,都充分證明領袖的藝術決定革命的發展命運。 二、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 (一) 企業文化塑造的重要性 共產黨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團隊文化對組織使命達成的重要性。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愿景,它是指組織長期的發展方向、目標、目的。用這一愿景作為凝聚員工的旗幟,必須告訴他們我們的使命是什么、未來要達成什么目標,在這個目標下面,個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能實現自己什么樣的價值。這些是企業勝利走向未來的精神法寶和指路明燈。但是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更新和變化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文化會有不同的內涵。當前,員工流失現象嚴重,普遍存在“打工心態”,在深入分析他們離職的原因后,我們應該對文化進行深入的反思,我們要了解組織成員的內心需求,要能找到打動員工、激勵員工與組織目標相一致的撬動點,才能更好地激勵他們,發揮潛能,共同實現組織目標,這點從黨史的學習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發。 (二) 企業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治大國如烹小鮮”,關鍵是選對人才。我黨從來就高度重視干部隊伍的建設,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革命事業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在企業中,同樣如此,如果沒有科學的組織構架,沒有得力的干部隊伍,再偉大的戰略目標也是一紙空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資源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用人捉襟見肘,嚴重掣肘企業的發展。干部隊伍的建設,合理的干部梯隊規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長遠發展,能否基業長青。因此,從黨史的學習讓我感到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從企業現實發展的需要讓我感受到了干部隊伍建設的緊迫性。在企業干部梯隊建設,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不可逾越的前提,而干部是重中之中。誠信、忠誠、認同企業價值的干部,才能夠延續企業的文化、企業的價值,使得這些企業得于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不被動搖和異化,這樣的干部才能與企業共興衰,共患難。這些都是我們企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從黨史的學習也能引發我們深入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