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dj,黑人又粗又大xxxxoo,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大肉大捧一进一出阿宾少年小说

春播時節減“肥”忙

時間:2016-05-17     來源:科技日報
視力保護色:

本報記者陳磊

4月中旬,科技日報記者來到安徽明光市,一場特殊的減“肥”大戰正在田間地頭進行:農業科技人員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減的是農作物的“糧食”——化肥。

云技術實現“化肥版3D打印”

在中化化肥石壩農業服務中心揭牌現場,科研人員演示了智能配肥的全過程:輕點手機APP,通過地圖定位或選擇鄉鎮搜 索目標地塊,屏幕上立刻顯示該區域的土壤屬性、中微量元素等;接著點擊“創建訂單”,選擇作物種類、目標產量等,界面上就會出現推薦肥料配方及價格,農民 通過手機確認就即可支付下單;管理后臺審核后,智能配肥機自動按配方混拌原料,輸出產品并自動灌包。這樣,一份份按需定制的“個性化營養套餐”就會通過工 作人員送到農戶手中。大家形象地稱其為“化肥版3D打印”。

據了解,這種配肥機由政府出資購買,目前已安裝完畢,5月即可正式投入使用。農業部種植業司、中化化肥和當地政府高校在此開展合作。每個鄉鎮都有拇指信息服務室,農民可去免費查詢并打印自家的“測土配方建議卡”。

“我們的‘互聯網+智能配肥’項目是工信部在農資領域第一個智能制造項目。”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介紹,運用新型智能農業服務平臺,配方肥直接供應到戶,至少減少三道流通環節,相較以前,農民拿肥的成本降低了20%。

作物“減肥”勢在必行

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年均施用量目前已突破6000萬噸,農作物畝均用量是美國2.6倍、歐盟2.5倍,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也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

“減量化減的是不合理無效利用的養分。”馬躍說,過量施肥、盲目施肥不僅增加成本、浪費資源,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還將給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帶來不利影響。“當然,作物是否少用肥料,少用多少肥料都要專業技術系統支持。”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寧鳴輝處長告訴記者,2015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 35.2%,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他認為,實現化肥減量要做好“算數”:提升耕地質量水平,提質減肥,做加法;加強有機肥開發利用,促進秸稈 利用,做減法;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增效減肥,做乘法。

馬躍介紹,中化化肥目前正聯合各地政府部門搭建由“智能配肥機+云端數據庫+電商平臺+農化服務平臺”組成的智能農業服務平臺。2016年,中化化肥計劃在全國推行50家智能配肥服務站。

水肥一體,少食多餐,也是減“肥”妙招

除了合理“定制營養餐”,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的另一重要途徑,就是根據作物需求,實行水肥一體,少食多餐,減少浪費。在古沛鎮現代農業示范區智能水肥站,記者見識了最先進的農業物聯網技術。

在農田旁的地臺上有三個貯存桶,動動拇指,通過手機APP就能進行啟閉控制,3種肥料預混后采用自吸泵抽取進入稀釋桶,最后進入水肥一體化管網,實現水肥遠程自動滴灌。什么時候滴灌,滴灌多少,都可以在家中通過互聯網遙控。

種植戶蔣道杭嘗到了不少甜頭:“以前150畝的地施肥灌水要3至5天,現在3個小時就完成滴灌作業。施肥的人力也從以前的30多人減少到10來個人。過去一畝地施一次復合肥需要40—60斤,現在10斤左右水溶肥就可以了。使用該設備后,保守估計增產30%以上。”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周海庭介紹:“國外原裝進口一套設備需要20萬元,我們自主研發了這種半自動化的簡化設備,成本只要1萬元,該系統還可以節水30%以上。”

當然,馬躍坦言,推廣現代信息技術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普通農戶接受和使用智能設備還存在障礙。“一方面,我們在發展新型規模種植戶,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發展類似淘寶代理人或海外代購的農村職業代理人。”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6-04/22/content_337268.htm?div=-1

友情鏈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 publishdate:2024-10-24 13:29: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城固县| 麟游县| 缙云县| 绥中县| 蓬溪县| 涿州市| 肇东市| 随州市| 达拉特旗| 牡丹江市| 玉山县| 嘉禾县| 兴安县| 平江县| 湖南省| 乐至县| 恭城| 马尔康县| 天柱县| 德钦县| 永州市| 辉南县| 贡山| 达日县| 江川县| 远安县| 太湖县| 杭锦旗| 宁陕县| 红原县| 绥中县| 渝中区| 永德县| 阿尔山市| 体育| 上栗县| 时尚| 宜州市| 洪泽县|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