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推廣“產品+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 化肥農藥零增長這樣實現 |
時間:2015-05-10 來源:人民日報 視力保護色: |
產品創新:量身定制配方肥,缺啥補啥 “年年春耕忙,今年可不一樣。”在山東臨沂市嘉盛農場,種糧大戶張萍給圍觀人群介紹,以前買肥隨大流,肥沒少下,可產量老是不行。去年“按方抓藥”,用上了中化的小麥專用控釋肥,一畝地省了半袋肥,反而多打了200斤!
這是日前中化集團聯合農業部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場,200多學員被吸引住眼球,大家紛紛擠上前發問:“這肥有啥講究?”“一袋多少錢?”“效果到底如何?”……
“土地和人一樣,也要對癥下藥,缺啥補啥。”中化化肥山東分公司技術員耐心解釋,以前過量施肥,降低了地力,現在的控釋肥技術,能夠減氮增鉀,增產省錢。技術員現場測量,示范田麥苗主莖比普通田粗了不少。學員們議論紛紛,不住點頭。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這一目標如何實現?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文表示,作為行業國家隊,中化集團積極倡導“科學施肥、安全用藥”,不斷推進產品創新,擴大有機肥產能,探索不同區域化肥農藥投入一體化解決方案,讓零增長行動落地。未來三年,將重點在北方地區和經濟作物集約化產區推廣螯合型生態肥料。
政企合作,國家隊發揮行業優勢。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化化肥,分銷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5%的耕地面積;其下屬中種公司,年產優質商品種2.5億多公斤。根據計劃,中化將對參與零增長行動的種植大戶進行重點跟蹤,從農資產品供應、生產指導等方面入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服務創新:技術培訓接地氣,打通“最后一公里”
有了好產品,還得知道怎么用。專家表示,農民得不到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是過度施肥和不合理用藥問題的根源。
“就一層窗戶紙,不是專家講,咱還想不到呢!”來自安徽利辛縣的農民牛標成感嘆,這次新型農民培訓沒白來,堅定了他使用新型螯合肥的信心。
不僅賣產品,還要做服務。中化集團向產業服務轉型,推出“中化情 三農夢”農業服務公益品牌,和農業部門一起開展科技入戶示范村、農民田間學校、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將農化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同時,探索政府、企業、院校聯合機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初步建立農業服務社會化長效機制。
“要不是老師手把手指導,哪知道深施肥的好處。”河南內黃縣農民劉志文說,到中化“田間學校”聽課,成了不少農民的家常便飯。
去年,中化累計開展各項農業服務近14000場,創建示范田1300多塊,直接受益農戶近百萬人。據統計,示范田施藥次數比常規減少2至3次,畝用量降低約20%。
“培育更多的新型農民,讓新技術早日落地,才能更好地保護生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呂文說。
記者:趙永平《人民日報》( 2015年05月10日 11 版)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510/c1004-26975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