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期貨和現貨—— “產業基地”顯身手 |
時間:2021-04-08 來源:經濟日報 視力保護色: |
記者 王寶會 目前,“產業基地”已成為期貨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有力抓手,成為產業鏈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實現期現結合、穩健經營的關鍵平臺。 據記者了解,2019年,鄭州商品交易所啟動“產業基地”活動。經過兩年多建設,“產業基地”在引導產業鏈企業利用衍生品及相關市場做好風險管理方面大顯身手。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交易、交割更加積極主動,產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比如,新疆90%以上大型涉棉企業均參與了棉花期貨;500強企業中的煤電企業有一半以上已參與動力煤期貨;河北、湖北、山東等主銷區的20余家重點貿易商開始利用玻璃期貨管理風險。 與此同時,“產業基地”出現了九大期現交易模式。除了期貨套保、期權套保、基差貿易、套利交易這四種傳統模式外,2020年,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模式進一步升級,涌現出倉單交易、替代套保、品種組合套保、期貨期權組合套保和“期貨+”(保險+期貨、訂單農業+期貨)五種新模式。 陜西糧農油脂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表示,作為“產業基地”,陜西油脂集團依托鄭商所對產業基地的支持,積極發揮區域內龍頭企業優勢,立足區域市場開展培育活動,借助菜油、菜粕期貨與期權市場平臺資源,在西部油脂市場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寶表示,產業培育是“產業基地”發揮帶動作用的重要方式。新能(天津)以拓展甲醇期權業務為重點,完成推廣案例更新,帶著產業鏈企業一起“求新”“求變”,使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進步。 先正達集團中國作物營養(中化化肥)基礎肥事業部副總經理徐爽認為,“產業基地”是期貨和現貨之間的一座橋梁。中化化肥將繼續利用好“產業基地”這一平臺,發揮龍頭傳幫帶的作用,引導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去利用好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產業基地”的帶動,產業鏈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和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期貨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