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持續增長 后續高質量發展錨定四大方面 |
時間:2021-03-19 來源:證券日報 視力保護色: |
主持人楊萌: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2.1%,在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同比增長14.8%,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離岸外包執行額同比增長85.2%。作為“十四五”開局的今年,如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本報記者 杜雨萌 見習記者 楊 潔 去年以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投資穩步增長。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性得以進一步凸顯,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是我國補鏈和強鏈的重要舉措,可以說意義重大。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互動性與日俱增 3月18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持續增長,承包工程穩步推進。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占同期總額的19.9%,較上年提升2.4個百分點。在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10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8%,占同期總額的57.5%。與此同時,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離岸外包執行額達119.9億元,同比增長85.2%。 另據商務部官網數據顯示,2021年前2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7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折合260.7億美元,同比增長34.2%;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從來源地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歐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2%、28.1%、31.5%(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從數據上看,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持續穩定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歐盟等紛紛來華投資,充分表明我國已成為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外商在我國的投資預期信心在持續向好。”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市場潛力巨大、營商環境不斷改善,這些都是吸引外資的優勢所在。而隨著外資持續進入中國市場,其不僅能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同時也能帶動我國經濟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堪稱雙贏的局面。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在1月29日商務部專題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7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產業鏈的布局基本上是按照各國的要素稟賦和技術水平來形成的。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互補性較好,通過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既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又能帶動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技術升級,除此之外,亦能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性。 如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情況來看,昨日,記者從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獲悉,今年3月9日,中化集團下屬企業中化國際位于泰國的聚合物添加劑工廠經過一年的建設,其產品交付生產線聯調聯試已達到設計指標,且首批產品順利下線,這標志著該項目成功填補了東南亞國家橡膠防老劑生產的空白。據悉,該工廠是由中化國際下屬圣奧化學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奧泰國)作為運營主體。 圣奧泰國總經理武歷保表示,泰國工廠首批產品成功下線,是圣奧化學海外戰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這有助于提高公司全球化供應的穩定性,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份額,鞏固其全球行業領先地位。 創新投資合作 “上榜”商務部重點工作清單 當前,隨著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走出去”步伐,如何更加高質量地發展,顯然已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譬如,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胡麒牧看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共建項目經濟效益要有所提升;其次,是共建項目能夠為當地帶來社會效益;再者,共建項目要在合作方式上有所創新;最后,是相關企業的國際化運營管理水平也要有顯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談及如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時稱,商務部今年將重點抓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貿易質量;二是創新投資合作;三是打造平臺載體;四是加強機制建設。其中,在創新投資合作方面,除了明確“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合作項目,實施一批惠民生的援外項目,鼓勵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外,還特別提到“要吸引更多的共建國家企業來華投資,推動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智庫產業發展部主任仇文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很多國家都意識到構建更加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性。我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與合作國家共建互利共贏的“三鏈”,是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合作的良好契機,也是在基礎建設之后,下一輪深化經貿和產能合作的開始,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