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化工關鍵詞 |
時間:2021-03-09 來源:中國化工報 視力保護色: |
編者按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化工行業最關注《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哪些關鍵詞?本文特集中刊發部分代表委員及業內人士的看法與觀點,以饗讀者。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陶光輝: 延長油氣行業開發周期,必須在國家層面調整資源稅法,把油氣行業納入尾礦資源稅減免政策中,減輕油氣行業負擔,推進油氣行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油氣行業享受尾礦資源稅減免優惠政策很困難。建議在資源稅法中明確尾礦資源稅減免政策適用于油氣行業,由國家層面的權威部門牽頭進行石油尾礦認定,使石油尾礦資源稅減免優惠政策落地,使油氣行業能夠享受國家資源稅優惠政策,支持油氣行業油氣開發生產,延長開發周期,增加油氣產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茂名石化執行董事尹兆林: 為進一步推動行業復蘇,國家要繼續堅持減稅降費大方向,細化完善政策措施,讓減稅降費與國家產業發展同向同步,將政策優惠向實體經濟傾斜,給予困難企業更多幫扶。 一是對地熱資源稅予以減免或從低征收;二是深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三是返還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專項用于加大國內上游勘探開發和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四是出臺新建石油儲備基地資金支持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 制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應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進一步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2021年全國各地雖然開始了新一輪“降電價”,但降價幅度不大,降價后電價仍然偏高,與美國電價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基于電價是制造業最為敏感的生產要素,“降電價”在降低制造業成本、提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信心等方面效果明顯,建議我國應加快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制造業電價,提高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德輝: 為高質量推進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建立職業經理人信譽約束機制,規避企業在職業經理人選聘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建議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建設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信息平臺,重點打造符合市場化要求的職業經理人選聘平臺,建立職業經理人信譽檔案數據庫,向企業提供職業經理人背景調查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呂亮功: 為保障天然氣供應,建議加快深化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天然氣產業健康有效發展。 一是繼續深化天然氣行業市場化改革。二是建設國家級公開透明、公平開放的長輸管道管輸容量、地下儲氣庫庫容、LNG接收站接收能力交易平臺。三是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支持力度,保持頁巖氣現行財政補貼水平并延長到“十五五”,同時免征頁巖氣資源稅。四是制定致密氣田勘探開發扶持政策,建議對致密氣田暫不征收資源稅,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對致密氣田勘探開發企業進口相關關鍵設備等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設立設備國產化的專項研究基金。五是進一步完善LNG進口退稅政策。建議延續進口天然氣退稅優惠政策鼓勵進口,并根據實際進口量實行退稅。六是加大地下儲氣庫項目財稅政策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黃河: 近年來,國內成品油市場化步伐加速推進,市場活力顯著增強。但成品油市場化改革的“放”,與市場監管的“管”沒有完全同步。建議以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為突破口,建設高標準成品油市場體系,在強化成品油生產和流通環節稅收監管的同時,推進消費稅分配體制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 要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是要倡導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使基礎研究能夠盡快地、順利地走向市場;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方面下功夫,在知識產權轉化的過程中保護科學家的相關利益,讓基礎研究的投入經費有保障,讓科學家有動力、有積極性地開展基礎研究工作。 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創新,強調的是市場化的推動作用。市場不僅可以判定科技成果是否成熟,而且可以判定科學家的科研成果是否有價值。運用市場化機制也是為科學家提供一個牽引力,讓研究工作目標更為明確。 新疆天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熊新陽: 在促進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建議一是政府加大所得稅的扣除力度;二是為科研成果轉化利益分享設定最低線;三是推進科技成果后補助執行。 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建議提高創新人才的選拔機制,提高創新崗位的相應待遇以及提升創新硬件設施的數量和效率。 在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方面,建議在通用技術方面建立成果轉化和買賣交易平臺;在專業技術利用方面,通過行業協會等建立技術轉換和交易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磷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光亮: 建議稅務、審計、工業管理部門、科技部門等有關單位部門,針對企業科研經費實現數據共享、統一統計口徑,以更客觀、更科學的統計方式促使國家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作用,讓真正科技創新的企業得到鼓勵,相對落后的受到鞭策,經濟效益、科技效益雙雙實現高質量發展。 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祝昉: 在擴大內需和加大投資方面,化工行業此前主要在大宗同質化基礎原材料產品發展較快,高端、差異化、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化工產品還屬于短板,大量精細、專用化工產品需要進口。未來行業要重點關注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種類和質量,替代進口,加大技術升級力度,通過基礎研發、技術改造、數字化升級、協同管理等手段來實現降本提質,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要有針對性提高產業技術投資、綠色投資,也要用好期貨市場防范價格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楊德才: 為有效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進而帶動世界經濟復蘇,促進國際循環。 從需求側看,要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從供給側看,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等方式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農工黨保定市委主委楊偉坤: 要用提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條鏈”來推動供給和需求兩端,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提升“生產鏈”方面,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提升“分配鏈”方面,要優化收入分配,通過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流通鏈”方面,關鍵是減少流通環節,減少流通費用,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提升“消費鏈”方面,要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通過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促進消費升級、培育重點領域消費以及改善消費環境。 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保障糧食安全、打贏種業翻身仗的先決條件。對此,我國應該加強種業知識產權立法,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為育種創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具體來說,一是加快完善立法。結合國情,建議盡快修訂《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二是加大執法力度。設立專門機構,落實統一貫通的聯合工作機制,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三是加強普法宣傳。對種子侵權違法案件加大曝光,從正反兩個方面在全行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天津市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劉昌俊: 目前,加強特色農產品保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當務之急。建議加強對特色農產品的執法保護,加大對假冒產品的查處力度。特色農產品保護具有跨區域、跨部門特點,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聯動與問責機制,消除各種地方保護行為。加強特色農產品保護相關的科研攻關,解決農產品保護認定難、取證難的問題。加強農業科技投入,改進農產品品種、質量,樹立更多優質農產品品牌。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 為加快推進藥肥一體化產業發展,建議一是健全藥肥相關行業標準,規范藥肥市場;二是提升農化服務水平;三是加強對藥肥技術研發投入;四是支持肥、藥企業聯合,促進我國化肥、農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促進藥肥行業健康發展。 在推動化肥行業和種植業全面轉型升級、加快生態種植模式推廣方面,建議一是加快兩減項目新技術新產品在化肥行業的全面轉化推廣,推動化肥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二是加快兩減項目新技術新產品在種植業上的全面應用推廣,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三是加大中低產田開發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 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表示了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2021年全國兩會,針對如何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也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方案。這對于施耐德電氣這樣扎根中國市場的外企來講,不僅明確了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方向,也為我們繼續加大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的投入吃下定心丸。 站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起航的時代節點上,2021年全國兩會上新基建被視為發展經濟、探索未來創新發展模式的重中之重。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趨勢將推動上下游各方一同尋找技術與商業的最佳契合點,創造更大綜合效益和社會價值。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外資委秘書長龐廣廉: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這展現了中國堅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決心、勇氣和自信。 我認為,未來中國對外投資整體將繼續平穩有序發展,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將更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通過對外投資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對外直接投資結構將持續優化,對“一帶一路”投資合作將進一步務實深化。 康寧反應器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兼總經理姜毅: 《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 “促進科技開放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微反應技術作為創新型化工本質安全技術,近幾年來得到了行業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康寧反應器技術作為微反應技術的倡導者,將進一步加強與安監部門的合作,推進化工領域的技術創新,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推進化工領域創新,一是需要加大基礎理論研究投入,對知識產權實現更加有效的保護。二是要大力促進化工技術創新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給創新型企業更多的扶持政策。三是加強技術人才儲備,把新技術納入高校或職業學校的教學中,與企業互融共建人才培養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中化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楊華: 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約50%的化工企業;黃河流域以7.8%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約40%的煤化工項目,已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環境承載力。 針對目前化工園區污染物治理技術短板、缺乏一體化治理措施等問題,建議由國家相關部門共同設立化工環保技術研究平臺,由具有化工技術背景和工業多污染物綜合治理能力的專業公司牽頭建設,全面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轉化及工程應用;進一步發揮中央骨干企業帶頭作用,與兩大流域政府、園區統籌協調,加強化工園區綜合環境系統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推動長江、黃河流域化工園區環境治理水平的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寶武集團公司首席工程師袁偉霞: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這對我們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行業的發展在降低單位能耗的同時,要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研究系統降低碳消耗、碳減排的技術,開展對含碳物質的綜合應用、循環應用技術研究、延長產業鏈及跨行業的碳應用技術研究。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集團有限公司、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 近年來,由于環境破壞帶來的極端天氣和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要解決當前問題,就必須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問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也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可以說,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還是相當大的,能夠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讓不少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比如,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加速了新能源材料產業的發展。光伏產業的暴發式增長,使得EVA光伏膠膜料供不應求;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給氫能、鋰電等新能源電池材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再比如,“限塑令”的出臺,促進了可降解材料產業的發展,未來10年有望達到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總工程師程長進: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3年行動。2021年是3年行動的集中攻堅之年。在這一年,一是完善工作推進機制,通過現場推進、專項攻堅等措施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二是有效防控重大風險。4月底前全面落實危險化學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包保責任制,全面落實“消地協作”聯合監管機制各項要求。三是完成專項整治任務“清零”。6月底前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過氧化工藝企業整治“清零”,12月底前其他危險工藝企業整治“清零”。四是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領導責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確保安全生產。要重點推動化工園區、危化品企業分類整治、違法違規“小化工”淘汰退出“三項整治”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強化重大風險管控。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春生: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一家石化企業,我們深知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只有加強化工過程全要素安全管理,才能化“危”為安,確保安全生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抓風險防范必須真刀真槍查隱患,對承包商的嚴抓嚴管尤為重要。為此,金陵石化將堅持領導掛牌整治承包商重大風險隱患制度,指導承包商推進安全風險管控和降級措施執行,確保風險可控受控、降級降值;推動安全管理部門、業務主管部門、項目所屬單位多方聯動,加強對承包商和直接作業環節的監管。 全國人大代表、中韓石化煉油二部班長馬少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還存在體系不健全,評價、激勵、保障機制還不完善,人員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等問題。 建議國家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強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加大收入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的力度,激發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尊重高技能人才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