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給力 |
時間:2020-11-13 來源:國資小新 視力保護色: |
三十而立,浦東崛起。30年來,國資央企扎根浦東熱土,把握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推動浦東發展不斷呈現新氣象。立足新時代,國資央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服務國家戰略,彰顯使命責任,持續在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大潮中走在前列。 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助力浦東打造創新高地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不斷加強央地合作,在上海集聚了大量創新資源,建立了高水平創新平臺、高素質人才隊伍,助力浦東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2017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簽訂《共同推進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9月,雙方又簽署深化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興領域,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央地合作項目結出了創新的累累碩果。 在能源領域,2019年3月,國網上海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入駐浦東,專注于未來配用電和城市能源互聯網技術發展;即將落成的中核集團上海總部,將聚焦先進核能技術與高端產業發展;中國華電在上海建成了國內首個高校分布式供能項目,實現了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在信息通信領域,坐落于浦東張江的中國電子第二總部,與浦東新區共同成立了電子產業發展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信息服務、信息安全等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中國移動助力264個浦東政務應用“上云”,5G讓洋山深水港插上智慧雙翼,“雙千兆”示范商圈率先落戶浦東。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中車成立的臨港海底機器人基地、中遠海運參與的上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電投重型燃氣輪機專項試驗基地、中國電子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項目等,都為浦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除了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大技術攻關力度,中央企業還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壯大產業集群,通過規模效應,培育創新土壤。目前,中國寶武正在充分利用浦東在財稅、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陸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橋貿易園區、洋山港航運碼頭、張江科技園形成產業布局,打造智慧制造的運控、研發、交易中心,形成高端要素集聚的“新型世界鋼鐵中心”。中國商飛則在短短11年間,將浦東的一片蘆葦蕩變成了占地4000余畝的現代化商用飛機總裝基地。依托大飛機產業,浦東已經匯聚起商用飛機設計研發、總裝制造、試驗試飛等產業環節,聚力打造我國“大飛機”產業集群。建設科技集團參與打造的浦東張江國創中心,打破傳統商務辦公模式,營造多元化的眾創氛圍,實現了智能開發、智慧運營,成為區域商務標桿、科創企業搖籃。 深化國企改革、協同發展,放大浦東改革綜合效應 作為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浦東的發展進程濃縮了豐富的改革記憶。1998年8月28日,中化集團籌資興建的420米超高層建筑金茂大廈以“中國第一高樓”身份亮相黃浦江畔,被贊譽為中國經濟崛起和改革開放精神的標志。保利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的世紀工程——上海證券大廈,不僅成為浦東地標、千萬企業敲鑼上市的圓夢之地,也成為了中國向世界展示改革決心的標志性工程之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2019年,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啟動,著力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各類企業優勢互補、共贏發展。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速推進,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動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形成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地見效,釋放出強大的發展勢能,為上海、浦東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2020年10月,“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在上海舉辦,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中央企業混改項目268宗、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48宗,其中科技類企業占比進一步提升。上海市國資委正在加快市屬國企與中央企業、其他省市國企聯合重組,落實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戰略合作機制常態化運作,推動央企功能總部和業務板塊落滬。作為中國國新的控股子公司,國新上海積極參與地方國企重組、股份制改革和IPO等項目,發起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專項基金,幫助上海地方企業加速實現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 強化對外合作、交通建設,實現浦東更高水平開放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浦東,中央企業不斷加大對外合作的參與和保障力度,全力打造全球航運樞紐,助力浦東實現更高水平開放。 1992年,建成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廠;2002年完成轉股改制,成為中國通信領域第一家外商投資股份制公司;2017年,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中央企業中唯一一家合資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探索中外合作有效模式的諾基亞貝爾,是浦東三十年對外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時至今日,中央企業在浦東的對外合作、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中核集團為西門子建設的醫學診斷試劑(中國)生產廠房,不僅作為西門子供應全球市場的醫療影像設備制造基地,也是西門子醫療業務領域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和制造中心。中國石化上海石油作為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見證了年油品銷量的翻番,并通過長三角地區產業之間的合作來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自貿區提供了全面持續的能源服務。 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以浦東為主陣地的上海機場是中國民航客貨運量最大的航空樞紐,全球第五個、中國第一個航空樞紐億級客流俱樂部成員。在全球航運樞紐的建設中,中央企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先導與撬動作用。 作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洋山深水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002年以來,中國交建先后參建了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全部陸域吹填和航道疏浚施工。中遠海運則在上海港投入100組航線,并發起全球最大航運聯盟“海洋聯盟”,持續助力上海港的全球樞紐港地位。 浦東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同樣離不開中央企業的持續投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交建積極投身浦東國際機場系列工程建設,為提升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建研院為浦東國際機場貨運事業的發展服務了近二十年,陸續完成了浦東機場新一輪航空貨運規劃研究、公共快件及跨境電商園區方案、四五跑道貨運區規劃等工作。東航集團積極開辟國際遠程航線,到2019年,已經在100多個中外航點開通了浦東通程航班服務,年服務中轉旅客300多萬人次,為浦東國際機場建成中國民航樞紐中轉客流量最大、樞紐能力最強的空港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發展總部經濟、產業樞紐,促進浦東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2018年5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央地融合發展平臺9日在上海浦東新區世博地區成立,是由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牽頭、各駐滬央企共同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個打造央地“融合發展、投資合作、產業配套、創新示范”的功能型服務平臺。目前,央地融合發展平臺已經建成了央企總部基地,25家央企集團注冊了近80家各類公司,初步形成總部、金融、能源、貿易等功能板塊,包括中國寶武、中國商飛等2家一級總部和中核集團上海總部、中鐵投資等9個區域性總部,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核電等一批能源企業,中鋁國際貿易、中銅國際貿易兩個千億級的貿易平臺。 目前,央企加速集聚的趨勢還在繼續。借助央地融合發展平臺,企業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化危為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發揮了重要的樞紐作用。中化國際于2016年進入央地融合發展平臺,利用浦東的人才資源、研發優勢,由單一的貿易公司轉型為以精細化工為核心的產業公司,將浦東變成了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大腦。對于2018年12月注冊成立的中鋁國貿集團,華東是國內有色金屬消費量最大的區域,總部搬遷到浦東,可以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根據戰略規劃,立足浦東,中鋁國貿未來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貿易集團。中化、中鋁,又是總部同在浦東的中國外運的客戶,在北京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在浦東可以直接進行業務對接,充分體現了總部集聚帶來的優勢。 央企總部集聚,促進了央地融合發展,使企業間產生了顯著的良性互動,對內有助于培育發展新動能,形成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對外可促進企業更好地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業務,加快浦東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資源,參與全球合作競爭,對于浦東形成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服務浦東城市建設發展 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中央企業積極踐行公民責任,建設宜居家園,惠及百姓民生。 中核集團、中國石化、中國華電、中國能建等企業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為浦東注入澎湃動力。中國能建設計承建的外高橋發電廠并網發電,宣告了浦東新的能源基地的誕生,其中三期工程安裝的2臺國產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更是成為國內電廠技術創新、高效節能的典范。作為上海成品油供應的“主力軍”,身處浦東的中國石化高橋石化,用不斷升級的綠色油品大幅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為浦東開發開放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中國華電為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量身定制了多能協同、安全高效、清潔低碳、就地供應的能源解決方案,投運以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始終保持在75%以上,被譽為“迪士尼全球標準與本地最佳實踐相結合”的典型案例。中核集團參建的上海LNG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提高天然氣的應急調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保障上海及周邊地區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助力上海打贏藍天保衛戰。 國機集團、中國交建通過開展水土治理工程,守護浦東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國機集團承擔的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出水達一級A標準,是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占上海全市的1/3左右,為上海市的環境保護和COD減排作出了巨大貢獻;浦東城市規劃和公共藝術中心新建工程基坑圍護工程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完善新區功能、彰顯新區特色,還能促進新區的文化、服務和人氣聚集。近年來,中國交建上航局完成了黃浦江濱江岸線景觀提升工程、浦東南匯東灘促淤工程、浦東南匯黃日港(C港)調蓄湖工程、橫沙東灘灘涂整治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等民生工程,有效緩解了浦東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緊缺突出矛盾,為優化城市公共空間、改善城市綜合環境貢獻了央企智慧與力量。 30年來,中國建筑承建了良友大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海科技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臨港新片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迪士尼樂園等一座座地標建筑。2002年12月31日,中國鐵建承建的世界首條磁浮運營線——上海磁浮列車示范運營線通車運營;2019年6月28日,中國鐵建總體設計的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正式開工,建成后將成為連接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的快速通道,實現空鐵快速聯運。央企“基建狂魔”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方便了百姓日常出行,為浦東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壯麗圖景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19年9月,在與上海市深化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協議簽約儀式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改革發展日新月異、成就顯著,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抓住上海深入實施“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戰略部署、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發展機遇,深化改革創新、加強央滬合作,在上海改革發展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未來,國資央企將以世界一流為目標,以央滬合作為契機,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為譜寫新時代上海改革發展、浦東開發開放新篇章貢獻更多央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