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商界在創新求變中保護供應鏈 |
時間:2020-10-13 來源:中國貿易報 視力保護色: |
記者 劉國民 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在疫情中正經受考驗,與此同時國際工商界也在積極商議合作,探索多種多樣的創新和變革,以此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堅持開放合作,重振全球經濟”工商界線上特別會議專門設置的“開放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議題,為各國工商界的這類探索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 沙特B20貿易投資議題組主席、奧拉揚金融公司董事盧布娜·奧拉揚觀察到,很多企業期待看到如何重新設計運營模式,“我們必須進行數字化轉型。那些能更快轉型的企業就可以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去應對經濟挑戰。” 美國商會副會長傅瑞偉思考從效率和成本角度來調整產業鏈,包括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的韌性,他分析說:“也就是說我們該如何確保能夠從大量、廣泛的供應商當中,獲得需要供應的產品,對于我們這些會員企業來講,只依賴于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單一供應商的局面未來要改變,要從多個供應商那里得到產品供應,來增強供應鏈韌性。” 中化集團、中國化工董事長寧高寧坦言,所在公司的供應鏈也在以各種方式進行著調整。“我們現在有更多的地區性供應鏈,我們有更多的垂直整合,也有更多自給自足,我們花了更多的資金在研發上,保持供應鏈的可靠和安全。目前為止,我們行業的供應鏈仍然處于正常狀態。盡管供應鏈非常長,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管理,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并沒有看到短缺或者供應鏈斷裂,現在的市場非常平穩。”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希望工商界在應對疫情影響時改變利弊觀,更有全局觀,不局限于6個月或1年的短期利益。他舉例說,中國歐盟商會會員企業看好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份額的上升勢頭,所以對企業界來說有更多來華投資機會,此時此刻更應該強調開放和共同修復供應鏈,因為這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 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的感受是,對大企業來說,用各種靈活變通的辦法保護供應鏈穩定本身即是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先付款后收款和減租等方式都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抱團取暖,盡快渡過難關。特別是外國朋友的一些工程需要得到保利的穩定供貨,企業有必要在生產上盡快復產,我們的生產線幾乎沒有斷過。”徐念沙還提到,保利在文化產業嘗試線上演出,比如和英國、法國一些劇院合作舉辦線上演出,都符合當下的需求。 “我們看到了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居家辦公,更多使用網絡。事實上網絡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有了,但有很多文化習慣和其他一些因素阻礙我們去接受它。”蘇蘭基礎設施運營商 Cinia Oy董事會主席、ICC原執董埃斯科·阿霍接著說,“我們意識到可以利用新的技術實現非常巨大的變化,包括食品加工業在嘗試網上銷售方式,所以數字化帶來很多解決方案。展望未來,最大的機會是從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走向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我想現在應該迎接這樣的趨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投資了。” 南非標準銀行全球貿易部總經理維諾德·馬哈文堅信,今年有機會轉危為機,實現貿易的數字化。他期待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時期,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貿易融資支持:“在一年之前,我們看到企業貿易融資有1000億美元缺口,這就需要銀行業去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去彌補貿易融資的缺口。中小微企業如果獲得更多資金去發展國際貿易,就可以創造很多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