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時間:2020-09-2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視力保護色: |
記者 王麗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有識之士期待揭開中國發展“密碼”,中國也更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國際社會有效傳遞中國聲音。在大變局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與國際社會進行有效溝通,將有利于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持續加強合作和發展。 在9月26日舉行的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宣布設立五周年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發展的國際交流之道、之策和相關經驗建議進行了探討。 要用全球能夠接受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社會通過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崛起后,需要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可,因此,中國社會應該用全球能夠接受的方式、語言來展現自己,和世界做好溝通。”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表示。 他在座談會上總結了五點在國際社會上溝通較為有效的角度和經驗,一是從民族復興和崛起出發。中國近200年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中華民族崛起史是沒有人可以否定的,也沒有人反對,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讓國際社會接受的角度。 二是從我國取得的脫貧成就入手。聯合國發展憲章里最主要的目的是從貧困中挽救一部分人群。中國使6.5億人脫貧,這是人類發展的巨大成績。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是什么政治觀點、宗教,都不可能否定我國的成就。 三是很多詞匯需要重新定義,以免引起誤解。因為光看GDP增速,中國是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只能排到七十多位,所以不應該只宣揚GDP增速,而應該強調人均GDP。人均GDP不僅實事求是描述了中國發展的階段,也能夠展示中國發展的潛力。 四是從中國歷史發展的友善性角度來看。中國在“一帶一路”、非洲的投資和援助都清楚地顯示了中國沒有霸權,沒有任何擴張、侵略性,沒有操縱別人的意圖。 五是加大力度講清未來中國保持自身改革開放,保持全球一體化的和平發展模式。比如中國對外公布慣用一些比較籠統的道理,應該用數字、證據、理論邏輯架構把中國講清楚,堅持去講、持續去講,把中國發展作為一個促進人類文明、促進整個國際社會進步的力量,而不是一個所謂的威脅到別人、傷害到別人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就如何在中美趨于對立的情況下解釋中國,談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病毒擴散以來,中美趨于高度對立,尤其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美國對中國搞認同政治,把自己道德化,把中國妖魔化。比如表現在經貿上,是要跟中國搞強行脫鉤。 “全球化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美國是這一波全球化里獲得最多好處的國家。但是他們沒有能力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推給中國,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鄭永年表示。 講好中國故事要回歸常識、回歸科學、回歸理性 對目前的這種形勢,鄭永年認為,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對整個世界很重要,中美合作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很重要,怎樣改善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也非常重要。怎么辦?從發展知識研究的角度,他建議需要三個回歸:一是回歸到常識,二是回歸到科學,三是回歸到理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民族,我們埋頭苦干,有很多好的故事,比如我們的經濟從那么貧窮到如今的第二大經濟體,有8億人脫貧。所以還要回歸基本事實,科學理性才能把這個故事講好。罵是罵不出一個知識體系的,知識體系是基于理性,話語層面也像經濟層面一樣,還是要埋頭苦干,情緒少一些,理性多一些,這個世界可能更美好。”他說道。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中國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加了解中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張文才在座談會上表示。 他就未來如何借助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有關機構交流合作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深入總結中國在減貧、基礎設施和城鎮化建設、區域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寶貴經驗,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知識交流。 二是積極引入國外好的經驗做法,在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之際,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希望學習借鑒國際上關于通過科技創新、深化改革與高水平對外開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相對貧困、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及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為我們下一步改革開放與發展提供啟示和借鑒。 三是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家多雙邊機構、金融機構與企業、智庫等各方的合作,圍繞全球區域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研究和交流,開展課題研究,總結提煉各國先進的知識、理念、標準、制度與創新模式,開展相關培訓等能力建設活動。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主席田源認為,中國的崛起使我們面臨著向國際社會講清楚中國故事的任務。 因此,他建議,在國際發展知識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企業家的作用。很多企業家對國際事務相當了解,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全球做生意、旅行,有很多思路、方法,可以和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聯合起來,一起發揮優勢和作用,推動加強中國和世界的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