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中國企業家精神:腳踏實地求創新 家國情懷長在心 |
時間:2020-09-07 來源:人民網 視力保護色: |
一個多月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了熱烈回應。 “總書記強調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發揮內需潛力,特別強調了企業要勇于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這些話讓我深受觸動。”寧高寧說。 9月的國新辦中外記者發布會上,寧高寧再次與企業家代表一起對新時期企業家精神進行了闡釋。“企業家要有前瞻性、創造性和冒險精神,要培養鼓勵創新,做好國內國際雙循環。” 不止是中化集團與寧高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 危中有機 敢為天下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與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密不可分。承擔風險,敢為天下先,是戰勝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需要弘揚的品質。 在談到企業創新轉型時,寧高寧表示,目前中化集團正在向科技驅動的創新型企業轉型。“目前在中國的化工行業,精細化工大約有10萬種產品,而中國公司能自主做的不到一半,所以當下化工企業應該把科學技術、研發、原始創新放在第一位。” 這些年,寧高寧帶領著中化集團向科技驅動的創新型企業轉型,已經嘗到了很多“甜頭”。如今,技術創新進步已經成為中化集團的主要發展標準,企業絕不做無謂的并購和擴大規模。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育先認為,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中國建材之所以多年來能夠不斷突破“卡脖子”環節,靠的就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在帶隊。 憑著這股韌勁,中國建材突破技術難關,造出了可以應用到手機折疊屏幕上的柔性玻璃——它只有A4紙的1/3厚,折疊半徑1.5毫米,可折20萬次不斷。 創新不止于技術。此前接受人民網專訪時,周育先強調,“未來的競爭時創新水品的競爭。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管理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制度創新。” “企業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變化”,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在會上感慨地說。他認為,應對這樣的變化,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創新。打造智能化交易平臺,與先進制造業相融合,推動智能制造的升級都是卓爾控股近些年努力的新方向。 創新精神對于從事任何一個行業的企業家來說,都是一種必備的素質。在新希望集團的養豬場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量員工都是90后的大學生,他們在云上對養豬進行管控,實現了數字化養豬——數以萬臺的高清晰攝像頭、傳感器和物聯網體系早就替代了過去落后的養豬模式, 新希望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劉永好非常重視創新精神,他在會上表示,雖然在不同的階段,企業家精神會隨著時代而略有不同,但是勤奮、拼搏、堅守、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根本,這不會變。 企業無國界 但企業家有祖國 中國企業家精神體現在責任和擔當 疫情之下,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近日,全國工商聯為了支持湖北疫后重振,特地組織了全國知名民營企業湖北行。如今,武漢成了我國最受企業家關注、投資密度最集中、營商環境和發展潛力最好的城市之一。 劉永好也帶領企業參與了此次湖北,并表示未來三年計劃在湖北投入200億,養400萬頭豬,并且要參與到冷鏈物流、中央廚房的建設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閻志出生于湖北,畢業于武漢大學,而卓爾控股更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企業。談到企業家精神,作為一個湖北企業家,他感觸頗深,提起企業家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愛國、愛家鄉。 “給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愛國,一直是近代以來我國優秀企業家的光榮傳統。 周育先表示,責任擔當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要素,央企既要承擔經濟責任,也要承擔社會責任,還要承擔國家責任。今年上半年中國建材參與建設方艙醫院,在第一時間排除一切困難將建筑材料送到了38個城市的83家醫院,其中就包括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腳踏實地 把自己的事做好 全球化大趨勢不會變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不確定性的增加,如何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持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每一位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議題。 對此,企業家代表也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答案——中國企業要做好雙循環和內部大循環的準備,同時全球化的大趨勢也不會變。 寧高寧說:“做好國際合作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同時,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做好關鍵產業鏈環節的自主和研發,特別是對技術的把握,是未來大的發展趨勢。” 在過去25年的時間里,世界GDP的增長大約有30%來自于世界自由貿易、投資和分工。在開放與貿易自由的環境中,與世界企業一體發展、互促互進,也一直是中國企業家所推崇的理念。 劉永好表示,中國企業到其他國家發展,能為當地帶來投資,解決就業,還能上繳稅收,這既對中國企業有利,也對所在國的企業有利。以新希望集團自身為例,企業在海外擁有1萬多名員工,其中95%以上聘用的是當地員工。 閻志堅信國際化趨勢是不可逆的,他也在著手為企業布局全球化,除了為十幾個國家提供線上智能化貿易服務外,卓爾還同時在歐洲、日本設立了合作項目和企業。 周育先則對國際化充滿了自信和期望。除了可以為當地帶來就業和稅收外,周育先的信心更來自于企業在全球制造業領域擁有可以立足的競爭力——中國建材在全球有172家公司,連續十年進入了世界五百強。 周育先認為,要立足全球、有國際視野、真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而企業家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真正地把創新精神和責任精神落到實處。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建議,在全球產業鏈國際協同環境下,跨境企業既要抓住國際產業鏈重構機遇,主動對接國際市場,保障自身跨境供應能力;也要注意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形成高度協同、友好合作的供應鏈戰略伙伴關系。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中國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主要意義是要更好地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通。面對復雜的形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代又一代中國企業家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斷以創新精神為動力,以責任擔當為己任,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實現著更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