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 企業家當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
時間:2020-0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視力保護色: |
記者 王林 “我們企業家要有領導能力,腳踏實地、埋頭拉車,同時還必須抬頭看路,要仰頭看天,看國際風云的變幻,看大的政策、看行業變化。”今天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如是說。 他的話也代表了很多企業家的心聲。今天上午的記者會上,有4位企業家受邀走上新聞發布臺,他們都提到當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既要埋頭鉆研技術,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也要積極應對外部變化,堅信國際化趨勢不會逆轉。 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養豬起家的企業家,劉永好最關注的卻不是豬,而是各種新興科技手段。近兩年,新希望集團一邊大力擴產增養,一邊給豬場引進各種新技術。這幾年,新希望集團還設立了生物工程研究院,并開展種豬育種。“我們現在原種豬很多是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改變,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種豬。” 養豬雖然是個傳統行業,但也要掌握核心技術。在他看來,持續的科技投入可以保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也能減少疫情等因素對豬肉價格造成劇烈波動。 作為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坦言自己享受了科技創新和自由貿易的紅利。但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美國對中國企業輪番打壓圍堵,劉永好呼吁有關國家減少對自由貿易不必要的限制。 既要以科技創新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這也是其他企業家的共同心聲。 中國建材集團的水泥、玻璃系統集成技術全球領先,許多境外工廠近幾年都引進了該集團的技術。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周育先表示,實踐表明,掌握技術優勢的中國企業能為當地社會、企業、老百姓帶來就業、稅收以及更清潔環保的工廠。 2019年5月,中國建材在美國投資的玻璃纖維廠投產。美國疫情給這家工廠的經營帶來一些影響,但目前經營狀況平穩。“我們堅信,無論是我們的技術還是產品,只要是有競爭力,整體的國際化趨勢不會逆轉。”周育先說。 對于這個觀點,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也深表贊同。閻志最早從武漢的批發市場、港口物流起家。這幾年,他創辦的卓爾控股又依托線下物流優勢,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智能化交易平臺。 閻志介紹,卓爾控股這幾年與新加坡交易所等外資機構合作,成立了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為十幾個國家提供線上智能化貿易服務,也與歐洲、日本企業保持項目合作。“我們還是要有自信,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我們的營商環境正在進一步優化,這樣的市場是不容被忽視的。”閻志說。 對于外部環境,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很感慨。作為央企掌門人,他曾在華潤集團、中糧集團任職時推動了許多國際項目,以國際化并購著稱。 寧高寧曾經看過一份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資料:過去25年,世界GDP增長約有30%來自自由貿易、投資和分工。“實際上我們這些人都是信仰WTO、世界貿易的人。”他說,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企業與世界企業就深度綁定、一體發展,由此帶來的全球產業鏈協作也提高了效率。 面對內外部的嚴峻形勢,寧高寧建議中國企業家首先要作好國際國內雙循環和內部大循環的準備。“我相信和希望全球化的進程不會就這樣被阻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