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企業發展的關鍵是研發創新和科學技術 |
時間:2020-07-22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視力保護色: |
記者:黃鑫 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作為企業家代表,圍繞國有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等內容進行了發言。 寧高寧表示,總書記講話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在目前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形勢下,以及“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始的時期,總書記強調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發揮內需潛力,特別強調了企業要勇于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這些話都讓他深受觸動。 寧高寧特別提到,當總書記講到“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大家反響很熱烈。他認為,當前這個時期,確實有不少中國企業面臨著來自國外的制約和壓力。所以總書記專門講到,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要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循環,要勇于創新發展,并特別列舉了愛迪生、福特等國際上知名的企業家和發明家。 “在會上,總書記用了很長的篇幅講企業才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和市場的主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港澳臺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缺一不可。企業做活了,中國的就業就好了,中國的經濟就好了,要感謝企業家。說到這里,會場上爆發出長時間的掌聲。”寧高寧說。 寧高寧認為,正如總書記所說,中國經濟上半年發展情況在總體上超過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只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恢復的速度是最快的,潛力是巨大的,而中國經濟的率先恢復能夠帶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就我個人來看,我認為目前面臨的形勢并不那么悲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情況很復雜,不是說去中國化就能去中國化,也不是說把產業鏈截斷就能截斷的。國外也說,去中國化是一把雙刃劍,但我認為這對他們的傷害可能更大。我相信,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隨著國際形勢的逐步緩和,全球產業鏈會逐漸恢復,而不是會被全面打破。”寧高寧說,“總書記通過與企業家面對面的對話,把他的想法、對國家經濟形勢和對未來的判斷傳達給我們,并提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企業的政策支持,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寧高寧認為,在今年上半年經營同比下降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在6月份單月已基本追平、略有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倳浽谧罱罡奈瘜徸h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時表揚了國有企業,肯定了國有企業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的作用,全體國企人很受鼓舞。這次座談會,總書記再次關心了國有企業的情況,這對國企來講也是很大的鼓舞。 “國有企業需要改革,改革后的效率要更高、經營要更好。”寧高寧表示,近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已審議通過,所以總書記在談到國企改革時繼續強調了這個方案。同時,總書記也專門講到國有企業應該在抗擊疫情、應對新的國際形勢變化、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就業和創新等方面,要起到帶頭作用。同時總書記還提出,不光是國有企業,其他企業也要注重技術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寧高寧介紹說,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分別是源自老的外經貿部和化工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遇到過挫折甚至有生存的挑戰。從公司不斷調整戰略、轉型發展的過程回頭看,真正對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是研發創新,是科學技術。 “總書記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我們在工作中也深有體會。我們三年前在公司內提出‘科學至上’的理念,提出向世界一流科技創新企業對標,全面轉型為世界一流、科學技術引領的綜合性化工企業,提出讓科技創新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式,提出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創新產品不上項目,不為追規模搞并購。目前看,這個過程雖然還很初步,但企業已深切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力量。”寧高寧說。 寧高寧還表示,“我們開始真正地從過去追求規模、追求成本、追求量的成長,轉向到注重技術升級、打破卡脖子問題這個方向來。我們要發展產業附加值比較高、國際領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業務,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旗下的農業業務整合成立了先正達集團,這是一家農業技術世界領先的企業,將對中國農業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相信,通過先正達集團領先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以及我們正在全國建設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MAP),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實現先進農業科技與潛力巨大的中國農業的連接,提升中國農業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寧高寧說。 責編:丁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