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眼中的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可以“換種活法” |
時間:2018-04-28 來源:光明網 視力保護色: |
“數字經濟時代,讓我們換一種活法。”在中國中化集團總裁張偉眼里,發展數字經濟這張藍圖中的探索創新,無異于集團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末經歷的生死存亡戰略轉型。“當年,從傳統的老外貿企業轉型為特點鮮明的市場化新國企,所以,大家說我們是國企里的民企,央企里的外企。”張偉這樣調侃。 究竟怎樣換一種活法?基于自己的實踐,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的“數字經濟”分論壇上,張偉講起一個例子:去年8月份,他們決定在全集團的范圍內,以創業團隊的方式招募一個18人的團隊,組成能源互聯網工作小組,要求他們為傳統能源業務的互聯網化全面轉型“殺出一條血路”。 “明確創業團隊的所有成員,免除原來的一切職務,如果小組沒有通過定期考核,將降為普通員工。這18人被人戲稱‘飛奪瀘定橋的18勇士’。”張偉說。 結果,這18名員工完成了周圍人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4個月里,從無到有,建成涵蓋從原油進口到成品油、化工品、銷售、物流、金融等7大能源互聯網平臺,組建了一支初具規模的科技團隊。” “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沒有不可能的時代。任何一項傳統產業一旦注入了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的元素,將會發展成原來無法想象的模樣。”張偉說。 不僅這一件事。峰會期間的中化的一款智能加油機器人在成果展上讓不少觀眾耳目一新。它的智能在于可以自動判斷車型和車子??拷嵌?,自動打開汽油郵箱蓋、抓取油槍,完成高度模擬人工加油的動作。另外,中化還打造了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讓農民可以在手機上隨時調出種植地塊數據,包括地理位置、作物類別、土壤質量、農機作業情況、作物長勢、病蟲害狀況、實時氣象等,并通過平臺發出的操作指令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 “以數字經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張偉言語中自信滿滿。 還令張偉印象深刻的是,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無壁壘、無邊界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一大特點就是破除壁壘、打破邊界。比如,送外賣的美團和做共享單車的摩拜可以走到一起,做電商的阿里可以和拍電影的華誼攜手,那么,做能源、化工的中化是不是也能與大家催生出美妙的化學反應?”張偉滿懷期待。 記者:李政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