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化肥:倡導以質量為根本的良性競爭環境 |
時間:2015-03-14 來源:中國新型肥料網 視力保護色: |
一年一度的3·15馬上就要到了,中國新型肥料網特派記者前往上海,在第六屆中國國際新型肥料展覽會上對多家化肥參展企業進行了調研和采訪,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張行凡對目前我國農資在國際貿易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講解。 近年來,我國肥料產量迅猛擴張,出現了嚴重的整體產能過剩和結構性過剩,很多化肥商紛紛出擊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但是,由于生產商較多,較容易產生中國企業間的內部搏殺、惡性競爭;同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加之極少數不法商家求“勝”心切,采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偷換概念、人為地降低養分等手段,給“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張行凡以尿素為例,他表示,中國的大顆粒產品運輸到美洲以后,用同樣的編織袋裝上中東的產品和中國產品,曾經出現裝有中國產品的袋子高度會比中東的矮一截,主要是因為我們貨物的硬度不夠,經長途運輸,產生了成了粉化現象,當國外客戶應用大型裝備機械進行施肥時,就直接造成了堵塞噴頭之類的問題;同時,我們出口非洲、東南亞等地的尿素也曾經被發現含氮量3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張行凡副總經理表示:“農業強國家才強,農民富國家才富,農村美國家才美。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公司,我們借此機會倡導“以質量為根本,以為世界農民增收為出發點,營造良性競爭環境,努力打造一個綠色的現代農業生態”,這成為中化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張行凡副總經理站在整個國際視野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問題,他還表示,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大的足夠容下所有中國供應商。農業市場不是一個簡單的“2-1=1”的競爭游戲,而是一個1+1>2的增值過程。而這個1+1就是通過良性競爭提高各自的能力,近而實現共贏,共同占領國際市場。俗話說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我們通過相互競爭、互相促進,不斷內部挖潛、技術革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檔次,形成合力,共同創造新市場和新機會。 目前產品質量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制假售假現象,如果一個產品無法做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無法以最少的肥料實現最大的收益,也是質量不佳的體現,這也就是體現“化肥零增長”的精髓。張行凡副總經理認為,目前存在肥料行業出現很多浪費的現象,中化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專門的農業服務專家,作為一家央企,有足夠的實力,通過一些技術研發、技術引進、技術革新,能夠開發出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中化從不炒作概念,中化堅信,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真真正正心系農業,給農民提供增值服務和產品,一定會贏得行業的更多尊重;目前,中化提出了“中化有一套”, 形成了對不同作物對癥下藥的“一攬子作物營養套餐解決方案”,相信一定能夠惠及農業,服務農民。 伴隨新中國前進的腳步,中化集團走過了65年的發展歷程,65年來,中化集團作為一家央企,以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為己任,不斷探索企業自身發展規律,業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迄今已24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2014年名列第107位。據張行凡副總經理介紹,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作為中化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是國內唯一一家覆蓋全產業鏈,集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制造商、進出口商、貿易商和分銷商之一,中化化肥視質量為生命,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農業投入品和農化服務提供商,公司業務涵蓋氮肥、磷肥、復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年總產能1100萬噸,年銷售量1700萬噸左右。公司有3個研發中心,7家控股企業,7家參股企業,17家省級公司,擁有2100家分銷中心,覆蓋中國大陸地區95%可耕種面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