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現代農業發展——中化農化攜手黑龍江植保站開展現代農業植保技術示范工程 |
時間:2013-06-04 來源:人民網 視力保護色: |
人民網北京6月4日電(記者莊紅韜)針對當前我國農作物植物保護技術和服務方面的特點,5月30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下屬中化農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農化)與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以下簡稱黑龍江植保站)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攜手探索現代農業植保技術服務新模式,加快推動現代農業植保技術的應用,全力保障我國農業增產、增收和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在農作物植物保護技術應用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種植者安全用藥意識淡薄 ,缺乏對自身、牲畜及環境的保護意識,人畜中毒及環境破壞事件時有發生;高(劇)毒農藥使用過多,國家對高(劇)毒農藥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但部分種植者出于利益和便利性的原因,超劑量、超次數的使用高(劇)毒農藥,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產品品質下降,甚至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種植戶對施藥時間和方法把握不當,大多數病蟲害有其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在特定時期對農藥的耐受力較弱,這是防治的關鍵時期,錯過這一時期,效果就大大降低,并且病蟲害發生的部位不同,用藥方法也不同,如對施藥時間把控不準,或不按規定方法打藥,不僅起不到預期作用,還會造成農產品的殘留超標,甚至還可能導致人畜中毒事件的發生;種植者對病蟲害防治知識匱乏,不能因病蟲正確使用藥劑,由于客觀原因限制,大多數種植者的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病蟲害防治知識較匱乏,不能選用正確的藥劑,而是處于“別人用什么藥,我就買什么藥”的盲目狀態,不能因病蟲施治,不僅貽誤防治適期,且帶來不必要的人財浪費;施藥器械落后,農藥利用率低 ,目前,我國農村施藥較多的仍為傳統的手動噴霧器,不僅效率低,也容易造成大量藥液的流失和浪費。因此,業內專家呼吁,在土地流轉和集中的基礎上,大力推廣規模化種植,通過大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專業組織探索統一和規范化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提高農藥使用效率,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作為研、產、銷一體化的國有農藥企業,中化農化在努力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開展對現代農業植保技術的探索。公司加大與各級植保系統的合作,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國內渠道多元化,在維護傳統營銷渠道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非傳統渠道,通過與植保系統、專業統防統治組織以及種植大戶合作等方式,積極探索為種植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植保服務新模式。同時,公司以創制品種產品為核心,聚焦自產重點產品,深挖內部現有產品資源,引進外部合作產品,圍繞核心作物形成系列化的產品線,加強對創制品種應用技術的研究,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為農民提供核心作物的整體解決方案。此外,中化農化以沈陽化工研究院現有技術服務體系為基礎,并借助植保系統的技術力量,建立與營銷一體化的技術服務團隊,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和各地植保站密切合作,加大“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的力度。 黑龍江省是我國產糧第一大省。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52億斤,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同時還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量、年調出量、人均產量均為全國第一,對于全國糧食生產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義,2013年4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時,黑龍江省被列為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試點省。此次與黑龍江植保站的戰略合作,將發揮中化農化研發和市場端的特點以及植保站在植保產品應用技術方面的優勢,借助統防統治專業組織為種植大戶提供作物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模式。 根據此次合作協議,中化農化和黑龍江植保站將聯合為黑龍江省部分試點農戶提供植保防治方案、植保產品、技術服務及殘留監測等在內的一體化作物植保解決方案,致力于通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植保產品及科學合理的施藥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農藥使用效率,減少農藥施用量,保障生態安全,為農民實現降本增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