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農民、助力農業是本分”——中化集團全方位服務現代農業紀實 |
時間:2013-09-11 來源:農民日報 視力保護色: |
從廣袤的東北黑土地到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從東部的沿海水田到西北的河谷綠洲,有現代農業經營的地方,都活躍著一個身影——中化集團。作為我國經營化肥、種子、農藥三大農業投入品規模最大的中央企業,中化集團公司構建了以科技研發為引擎、以保障供應為載體、以科學使用為抓手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服務體系,全方位服務現代農業,幫助農民增收。 創新制種模式實現“四贏” 9月7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田家閘村,土地平整,路網水渠健全。村路旁的玉米制種地里,成熟的玉米等待收割,畦上的覆膜猶在,地頭上還裝有滴灌系統。這是中化集團下屬中種公司對流轉土地進行改造后的新氣象。村支書楊世明指著眼前的玉米制種地說:“以前,我們自己種,每畝地毛收入2500元左右,除了成本,剩下不到1000元錢。土地流轉后,我們每畝地拿到1060元流轉金,出去打工能掙一份錢,在家務農的,公司將地反租給我們,每畝還可以拿到務工費1002元。公司還把土地改造了,這是我們以前想不到、做不到的。” 2013年,中化集團中種公司在河西走廊地區與各級政府合作,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土地新路徑,建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四化”制種基地,采取“制種企業+流轉基地+農業合作組織+農戶”的制種生產新模式,打造高標準的國家級玉米精品制種基地,通過合理的租金、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種植,使農民收入顯著提升,種子質量明顯改善,產量規?;б嬷鸩斤@現。 在土地流轉前期,中化集團遵循“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愿、依法有償”的原則,讓每位農民都能充分體會到不同生產方式下的效益對比,還根據當地土地平均收益,合理確定具有競爭性的租金基數和逐年遞增比例。流轉之后,能否有效組織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以滿足規?;a的需要,是“四化”基地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中化集團積極協助村委會組建農民合作組織,將農戶返聘回來,從事制種的田間作業,讓農民成了“產業工人”,就有了租金和勞動收入兩大收入來源保障;與此同時中化集團負責統一組織播種、施肥、收獲等田間管理工作,開展標準化指導,并在每300畝配置一名技術人員,從而實現了規范化管理、規?;洜I。在基地建設過程中,針對土地平整過程相對粗放造成的大面積地力下降等問題,中化集團還圍繞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改善、機械化等方面加強力度,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實施節水工程,使田、林、村、渠、溝等協調布局。 這樣的制種新模式,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企業受益、新農村建設增速的“四贏”目標。 開發新產品提升土地生產力 中化集團下屬中化化肥公司通過改進傳統產品,先后開發出有機肥、生物炭基有機肥、新型緩釋長效肥、綠色高效創制農藥等新品,不僅能顯著解決土壤板結、酸化、鹽堿化、重金屬和農殘超標等土壤問題,大幅提高農資產品利用率,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因揮發和淋失造成的損失,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得到明顯的提高和改善,有效提升了土地生產力。 “中化化肥惠農政策好,產品品質更好,尤其是螯合型復合肥、養田養果微肥與市場其他肥相比確實效果好,而且還對土地好,看葡萄現在的長勢,不僅能提前一周上市,增產也是肯定的。現在我管理1000多畝果園,后期都用上中化化肥的螯合肥。”蘇南地區的中意果品種植園場主劉老板喜上眉梢。 今年5月20日,中化化肥在山東金鄉縣舉辦了主題為“健康、優質、高產”的中化化肥套餐技術服務大型現場觀摩會。經現場測產,示范田畝產高達2181.8公斤,平均比常規種植增產500公斤,打破了近年來當地大蒜畝產難超1500公斤的瓶頸。 根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化化肥在山東已制定出以高產優質為目標、以螯合肥為拳頭產品的大蒜、花生、馬鈴薯、葡萄等作物從種到收的營養套餐;在海南已制定出以配方肥為基礎的水稻施肥套餐,以水肥一體化為核心的菠蘿、冬瓜、哈密瓜、胡椒、西瓜、香蕉等作物的綜合營養套餐;在吉林制定了以高產創建為目標,以緩釋肥為核心的春玉米和水稻營養植保套餐;在遼寧制定了以測土為基礎的春玉米、水稻、苜蓿草萬畝連片高產技術規程等。 加強農化服務解決“最后一公里” 2012年9月,中化化肥山東分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在青島平度大澤山尹家村一個普通的農戶院子建設了首家中國農業科技小院,分公司農化服務員田大偉和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彭雪松在小院一住就是一年,通過專家進園指導、農業科技知識大講堂、科技圍墻、集市擺攤坐診等形式,解決農民生產實際問題,傳播農業科技知識。今年以來,公司還新建立了飛信群、在關鍵時期不定期的發明白紙、邀請專家電話或QQ視頻指導、現場指導,在葡萄發芽之后,還在農戶葡萄園里面對面培訓。初步形成了以田間地頭服務為主體,多種服務形式并存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今年5月,中化集團下屬中化農化有限公司與黑龍江植保系統就探索植保技術服務新模式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聯合為部分試點農戶提供植保防治方案、植保產品、技術服務及殘留監測等在內的一體化作物植保解決方案。如今,中化農化已在黑龍江建立了4個示范基地,面積達到3萬多畝,實現了“科學除草控害、減少用藥20%;病蟲綠色防控、有效保護天敵”的目標,有效降低了除草劑用量。 今年8月,安徽壽縣連日高溫,極端高溫更是沖至40.6攝氏度,正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關鍵時期。中化集團中化植物醫院在壽縣開展了第二期農民培訓植保班授課活動及4次專家坐診活動。針對受高溫逆境影響出現的敗育稻穗、死苗現象,技術專家向農民介紹:淺水層稻田施藥防治稻縱卷葉螟及孕穗期病害時需添加葉面肥以增強水稻抗逆能力;已經龜裂以及輕微枯尖的稻田應馬上灌水,以減輕高溫對水稻的傷害程度;已經死苗的稻田,只能改種玉米等其他抗旱作物。同時中化植物醫院工作人員向農民發放技術明白紙。 現代農業要求農民具備必須較高的農業綜合素質。中化集團中化化肥公司從2011年開始,已陸續在20多個省開辦了100多所農民田間學校,涉及水稻、果樹、蔬菜、養殖等領域,直接培訓農民超過1萬人,間接受益農戶達到30萬戶以上。與此同時,為擴大指導輻射面,中化集團還創新性地開展遠程視頻診斷,將“現場服務指導”延伸至廣袤農耕區域“最后一公里”。 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表示,作為中央重點骨干企業,尤其是作為農化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化集團心系農民、助力農業是自己的責任和本分,一定要以全方位服務“三農”為重點,著力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記者:何蘭生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3-09/11/nw.D110000nmrb_20130911_1-02.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