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跨進世界500強 見證央企創建一流成就 |
時間:2012-07-19 來源:中國企業報 視力保護色: |
一個國家在打造大企業、大集團的過程中,都具有自己的歷史沿革和歷史特點,處在中國,真正世界一流的大企業、大集團的形成是以中央企業為主導的國家方陣。 全球的經濟神經細胞又被中國元素的給力震撼到了。 在2012年7月9日晚上17點40分,開榜前的50分鐘,記者就守在了電腦前,等待眾望所歸的那一刻。 18點30分,正式發布榜單。值得自豪和可喜的是,上榜的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達到42家,比去年增加4家,此外,招商局集團為上榜的招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一個國家在打造大企業、大集團的過程中,都具有自己的歷史沿革和歷史特點,處在中國,真正世界一流的大企業、大集團的形成是以中央企業為主導的國家方陣。 一張透視全球經濟的“榜” 欲了解世界經濟財富的象征,還看500強名單。 在眾多的企業眼中,一直把世界500強榜單看做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鼎”。在今年,入圍門檻約為220億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5億美元。今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上榜公司的數量已連續第9年呈上升趨勢,共有73家公司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2家。 《中國企業報》記者把新榜單與2011年的榜單相比較后發現,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分別位列第5、第6和第7位,位次與去年沒有變化。 同時,今年有13家中國公司新上榜,央企占5家,分別是中國電建、中國華電、中國電投、鞍鋼集團、新興際華。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以往38家中央企業,除了一家央企落榜之外,三家持平排位,四家較去年有名次下降,其余上榜央企少則進步一位,多則提升100多名。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提升45位,位列榜單98位。2011年,兵器工業集團圍繞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兵器工業,持續推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發展質量、履行政治和社會責任”三大任務,軍品、民品、戰略資源、金融流通四大核心業務協調快速發展,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改善提升,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成為首家邁上3000億元新臺階的軍工集團。 日前,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以2011年709.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第22次入圍,位列第113位,在同時發布的分行業榜單,中化集團位居全球最大貿易企業第2位。2011年,中化集團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在第三次創業征程中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在業績取得突破的同時,公司的經營內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能源、農業、化工等五大業務板塊的核心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形成相互支撐、均衡發展的良性格局。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躋身第318位,比去年提升了113位。中國航油努力“創先爭優”,積極“管理提升”;全面推進戰略合作,建立規范公司治理;國內外業務取得重大進展,黨建工作卓有成效;公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又取得了新業績,實現了新發展。 種種事例證明,中國已經到了大企業時代,到了大企業生成、大企業引領行業、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 “以前吳邦國同志講,打造30到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大型企業集團,現在這個目標已經逐漸實現了。”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說。 國企競爭力與“實”倍增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李德成說:“大企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成為表現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把大企業做好,首當其沖的就是央企。” 李德成表示,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央企業肩負起引領我國產業加快轉型發展的重大使命,在實現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大陸上榜公司數量已經超過日本的68家,在所有國家中排在第2位,僅次于美國的132家。 從去年的61家上升到73家,并不只是在十位數上進一位,而是,中央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兼具在全球經濟中的抗衡實力,實現了央企的做強做優目標。 入榜的中央企業能應對好復雜經濟形勢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可圈可點的是能把“壓力”變“動力”,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緊緊圍繞集團“十二五”規劃目標,大力發展基建業務、裝備制造、海外業務等業務,以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主線,以持續推進“保基礎,調結構,走出去”為發展重點,著力結構調整、著力實施“大海外”戰略,堅持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 央企的快速發展,這與央企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分不開。截至2011年底,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已獲批國家級研發中心6個,企業技術中心8個,擁有3家科研院所。“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國家“863”項目和國家級科研項目29項,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20余項。2011年新增專利190項,同比增長90%。 中國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也是我國完成復興大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央企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大部分的央企都創造了諸多第一。中國建材集團在產業領域,水泥年產能達3億噸,位居世界第一;玻璃纖維年產能超過1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T300以上的碳纖維系列產品規模化生產能力(原絲及碳絲)達5000噸,是國內最大碳纖維供應商。 “中國的企業要想一直在世界舞臺上穩住腳跟,就必須要有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適時調整好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全面提高綜合實力。”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教授張春曉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全球化競爭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大企業、大集團的競爭。相信在陸續出來的新榜單中,期待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入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