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典型短評:走向市場天地寬 |
時間:2007-05-25 來源: 視力保護色: |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齊中熙)從危機重重到做強做大,中化公司依靠市場化轉型實現了“重生”,為眾多國有企業樹立了榜樣。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國有企業依靠國家政策扶持的傳統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生存和發展,唯有走向市場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可靠力量與基石。2006年,445戶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近9000億元,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國有企業仍然存在歷史包袱沉重、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場化程度低。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的經營觀念至今沒有徹底轉向市場,而是沿用著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把生存和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政策扶持上,遇到資金、市場困難也習慣于找政府,缺乏到市場經濟的大海里去游泳的勇氣和能力。 中化公司的實踐說明,國有企業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走向市場,發展天地會更寬闊。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處于關鍵時期,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無論是改制還是重組,其核心是要遵循市場化原則,讓國有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參與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只有經歷了市場的磨礪,才能真正發揮國有企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