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 2007年4月17日
國際商報訊 記者裴玥報道 中國中化集團日前在京宣布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并圍繞“責任、和諧、價值”主題召開第一次委員會會議,研討如何更有效開展中化社會責任工作。會議同時發布了《中化公司2006年社會責任報告》。
近兩年,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日漸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然而,像中化集團這樣專門成立由外部專家、學者、媒體及內部人員組成的社會責任委員會,借“外腦”指導和監督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在全國尚屬首例。
中化集團黨組紀檢組組長、總法律顧問、社會責任委員會主任羅東江表示:“遵循社會公認的商業倫理,模范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中化參與全球競爭的要求,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化不僅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責任,也同時肩負著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責任。”
在中化2006年社會責任報告中,中化公司將社會責任目標鎖定在5個方面:回報股東,關愛員工,服務客戶,保護環境和遵法自律。
羅東江告訴記者,中化將以“創造價值,追求卓越”為企業核心理念,從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一是關注股東(國家)的利益。1999年以來,中化利潤總額年均增約近30%,累計向國家上繳稅收295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圓滿履行了企業的商業責任。同時,中化發揮在農業投入品和能源領域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用,努力為保障國家農業和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二是關注社會利益,與員工、客戶、消費者、社區等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融。據了解,中化曾多次組織向社會貧困群體和受災地區的捐助活動,并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支援西藏崗巴縣、內蒙古和林格爾及清水河縣建起一批急需的生產、教育、醫療項目;同時結合當地實際開展智力和技術支援,幫助受援地貧困人口改變生產生活狀況。中化還常年開展以“送科技、送服務、送肥料”為主體的各種公益性農化服務活動,幫助廣大農民提供高施肥技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化大力推行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努力在環保和節能降耗方面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公司積極將化工業務向環保領域延伸,旗下中化近代環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出氟利昂環保替代品HFC-134a,獲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第二屆國家保護臭氧層貢獻獎金獎”,并被聯合國規劃署確定為“保護臭氧層國際公約替代品生產企業”,為保護大氣環境做出了貢獻。在化工物流領域,中化不惜投入重金,更新、引進安全設備,液體化學品物流業務達國際行業標準。在焦炭生產中,中化應用當前行業中最先進的熱回收技術,煙氣排放指標達到或優于我國最新標準。
在海外生產經營中,中化也高度重視環保,努力塑造中國企業在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良好形象。據了解,在厄瓜多爾進行油氣勘探生產中,中化以每口油井多花費數十萬美元的代價,使作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其開發模式被當地政府作為環保樣本進行推廣。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中化為履行社會責任所作出的不斷努力,以及成立社會責任委員會行為本身予以了充分肯定。委員會外部成員之一、商務部研究院跨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的建議引起了與會者共鳴:首先要完備委員會報告編制體系,收集大量相關資料,與全球公司對標,尋找前進方向;其次要不斷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再次要落實責任制,分解委員會工作;最后要制定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