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山下播散致富的種籽 |
時間:2006-11-17 來源: 視力保護色: |
《中國西藏》雜志 2006年第4期 拉巴種植的西瓜喜獲豐收 根據中央的部署,2002年7月,中化公司對西藏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實施對口支援。近四年來,中化公司共派出兩批援藏干部進藏工作,已投入援藏資金2100多萬元。 崗巴,藏語的意思是雪山附近之村莊,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崗巴縣,平均海拔 針對崗巴自然環境較差,人口少、居住分散,特別是農牧民缺乏致富技能等情況,為從根本上幫扶廣大農牧民擺脫貧困、增收致富,切實推動崗巴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使援藏工作見實效、見長效,中化公司的援藏人員從探索和創新援藏模式入手,確立了“工程援藏與智力援藏相結合,推動經濟發展與轉變思想觀念相結合”的”二結合”援藏工作方針,把引領農牧民增收致富作為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培養農牧民增強致富技能作為援藏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幾年來,通過多渠道、多層面實施培訓,崗巴縣已有一批農牧民徹底改變了原來的生產方式,不僅現金收入大幅度增長,而且擁有了持續增收致富的技能。 平措和拉巴夫婦是崗巴鎮雪村的農民,一家三口人過去只靠2.3畝土地種植青稞維持生活。 2005年,雪村的溫室大棚擴建為15座,雪村15戶農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用溫室大棚種植蔬菜,年均收入10000元以上,最高的一戶達15000元。 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種植蔬菜,不僅使部分農牧民率先走上致富道路,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給當地農牧民帶來了觀念上的改變,商品經濟的意識已經悄悄深入人心。在蔬菜大棚基地的旁邊,幾個藏族婦女正在鋪塑料薄膜,她們說看到種菜給鄰居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很羨慕,也想試看學種菜。我問技術員宋延玲一共教了多少個學生, 旦巴平措在認真的學習藏族傳統繪畫 2005年10月,經中化公司援藏人員與日喀則職業中專學校接洽,該校專門為崗巴縣開辦了一個藏族傳統繪畫班,僅半年多的時間,參加學習的9個孩子已經能跟隨老師外出做室內外繪裝的活。在日喀則市崗多林波姆切居委會群培家里,記者看到了孩子們和他們的繪畫老師邊巴剛剛完成的作品,在這個藏式風格濃郁的院落里,繪滿了不同風格的吉祥圖案,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簡直不敢相信這里的部分畫作出自幾個月前還對繪畫一竅不通的孩子們。根據老師的介紹,學員畢業第一年到蓋房人家作畫,除管吃管住外,每天至少有30—40元的報酬,年收入在6000—7000元左右。以后出師后自己還可以帶徒弟,那時候收入每天可以達到100多元。 由于傳統的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及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造成的對勞動力的束縛,中化公司在崗巴縣實施培訓項目之初,每開展一個培訓項目時,都需要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大量的宣傳說服工作,有的甚至要挨家挨戶進行動員。自從大棚蔬菜上市及學習繪畫的學生利用假期在本村、本地開展有償服務以來,農牧民親眼看到了通過技術學習所帶來的實惠,學習技術的熱情隨之提高。2006年初,培訓木工報名通知由縣政府發至各鄉鎮后,報名者多達20名,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培訓項目的報名人數。為了鼓勵農牧民學習技術的積極性,中化公司援藏干部決定將這20名報名者全部送到西藏剛堅家具廠進行培訓學習。 木工班的學員們在西藏剛堅家具廠學習裝配家具 通過培訓讓廣大農牧民根據自身特點和愛好學到一門技術,從而拓寬增收渠道,增強致富能力,這一點已在中化公司援藏人員和崗巴縣廣大干群中取得了廣泛認同。為使這一觀念長期貫徹下去,形成一種長效機制,2004年崗巴縣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組織和管理培訓事務的崗巴縣培訓工作部,并設計制定出了技能培訓、素質培訓、助學金計劃三條面向全體崗巴縣干部職工和廣大農牧民的學習渠道及平臺,使培訓工作成為一項重要的對口援藏項目。 技能培訓是緊緊圍繞廣大農牧民生產、增收、創業開展的培訓,以期讓部分群眾從種地,放牧,打工等低收入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脫離出來,提高勞動技能,增加收入;素質培訓主要面向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服務機構的人員,以短期專業學習、專業培訓及安排參觀和到對口單位實踐等方式,培訓其管理能力、專業水平、服務意識和市場經濟理念;助學金計劃的主要對象是崗巴縣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到內地中、高等職業學校學習為主,學習時間2-3年,最終取得中等或高等學歷。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培訓,一是使一批有能力、有意愿從事第二、三產業和養殖、種植業人才脫穎而出,使他們在個人致富的同時,帶動廣大農牧民共同致富,促進當地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二是不斷提高政府機關、機構為廣大農牧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為崗巴縣培養一批具備較高素質的人才,改善當地的人才結構,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目前,中化公司在西藏和內地共建立了7個培訓點,在學和已學成畢業學員80多名。 日喀則職業中專學校,專業有藏族傳統繪畫、藏醫學,獸醫,護理、計算機等。目前在該校各專業學習的學生共20名。 西藏剛堅家具廠,從崗巴縣4鄉1鎮選拔出的20名農牧民正在該廠學習木工和家具繪飾。 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目前有4名崗巴縣醫院醫生在該院學習骨科、CT、B超和放射。 江孜縣人民醫院,2004—2005年,有6名崗巴縣醫院醫生在該院分別學習外科、麻醉、計生和護理。通過學習,現在崗巴縣醫院已可以開展簡單手術,結束了崗巴縣凡手術必到縣外就醫的歷史。 西藏農牧學院,2004年,來自崗巴縣4鄉1鎮和農牧局的6名專兼職獸醫到該校進行了培訓,提高了崗巴縣牧區對牲畜疾疫病的防治能力。 成都職業專科學校,這是中化公司開展助學金計劃在內地選定的一所定點學校,到該校學習的學生一般學制3年,取得中專學歷,目前在該校學習的崗巴縣學生共7名。 此外,崗巴縣雪村蔬菜種植基地已成為農牧民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的示范培訓基地。 實施對口支援工作以來,中化公司把面向基層,改善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牧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作為對口支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開展各項工作。援藏干部剛一進藏,就為崗巴縣4鄉1鎮各新建了一座衛生院,使崗巴縣農牧民的就醫環境和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建設了2座農用橋,方便農牧民的出行和貨物運輸。崗巴鎮雪村有一千畝左右的可播土地,其中有八百多畝集中在縣城南邊,澆水一直依靠從山上水庫流下的積水,由于是自然水渠,沿途滲漏嚴重,很多良田荒蕪。2005年中化公司出資修建了一條1 中化公司實施的“二結合”援藏工作模式得到了受援地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同,特別是培訓工作,更是群眾得實惠、經濟促發展的一個重要援藏項目。 中化公司援藏人員表示:今后將進一步針對崗巴縣可利用資源的開發,如崗巴羊的商品化及深加工,西藏神水的深化開發,傳統編織工藝及日用品的規模化生產等開展援助工作。他們堅信,只要從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出發,堅持不懈地改善農牧區、農牧業、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遺余力地幫扶農牧民提高生產技能,使廣大衣牧民見“魚”的同時更能“漁”,崗巴經濟的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日子將指日可待。 學會一門技術,富裕一家人,帶動周圍人,中化公司在崗巴縣播散的致富種籽正在雪山腳下廣衰的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