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作為 快干實干 武漢開發區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 |
時間:2020-05-08 來源:湖北日報 視力保護色: |
5月6日,格力電器(武漢)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內,復工員工正在加緊組裝空調產品。 1136家“四上”及房地產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復崗率96.9%,比上周提高1.4個百分點; 105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全部復工,總投資2074億元; 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美的、格力等龍頭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 5月6日,“五一”節后上班第一天,武漢開發區以一組數據,傳遞出疫后加速重振的有力信號。 作為武漢乃至全省工業經濟主戰場,武漢開發區可謂獨具分量。2019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035億元,占全省1/15、武漢市1/5。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綜合實力位列前十。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武漢開發區始終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攻克了患者救治、集中隔離、社區封控、生活保供、病例清零等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等一個又一個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區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經濟社會發展重回正常軌道。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車都,正快速重返發展大舞臺。 東風本田產能利用率達121% 478家規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汽車是湖北省和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在武漢開發區,以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神龍武漢工廠等為代表的龍頭整車企業,支撐全市汽車產業的大半江山。 如何加快龍頭重啟,穩住全省汽車產業基本盤,成為武漢解封之后,開發區負責人考慮最多的問題之一。 主動作為,靠上服務。在國家、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協調與支持下,武漢開發區打出系列組合拳,圍繞企業員工返崗、人員招聘、資金短缺等難題,推出“點對點”貼身服務。 這并非易事。在開發區,僅東風本田單個企業,員工數就在4000人以上。為保障復工企業職工回得來、住得下、行得順、干得好,武漢開發區成立工作專班,點對點開通通勤公交車,接送職工安全返崗,籌建職工宿舍,開通職工免費通行專車等。 努力沒有白費,好消息接踵而至。3月11日,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東風本田順利實現復產,到目前已滿負荷運轉,產能恢復到疫前日產3000多輛的峰值水平,平均每50秒下線一輛新車。 3月12日,東風乘用車復工,當時的產能僅為每小時生產9輛車,現在則已攀升至每小時33 輛。4月份,東風乘用車工廠產量超6000輛,基本恢復疫前水平。 4月中旬,東風風神全面煥新計劃開啟,今年擬推出5款新車。4月20日,東風標致宣布全新一代2008燃油版和電動版同步開啟預售。 龍頭舞動,帶動的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復工。據統計,僅武漢開發區內,以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恢復滿產,就同步帶動50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復工復產。 不止是汽車。在武漢開發區,空調家電,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又一重要支柱產業。目前,格力、美的、海爾等龍頭企業均已達到歷史峰值產能,僅格力一家,就帶動本地54家核心供應商同步復產。 武漢開發區最新統計信息顯示,截至5月3日12時,全區“四上”及房地產開發企業已復工復產1136家,復崗率達96.9%,比上周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478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復崗率96.7%,比上周提高1個百分點。東風本田產能利用率達121%,累計產量85518輛;東風乘用車產能利用率100%,累計產量3569輛。美的產能利用率120%,累計產量105萬套。格力產能利用率103%,累計產量43萬套。 兩大百億級項目搶抓工期 東風千億大道加快復工復產 有效投資是拉動增長的有效支撐。在加快龍頭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武漢開發區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布局新基建,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東風云峰和吉利高端整車,凝聚著車都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夢想希望。自4月初復工以來,東風千億大道上的這兩大百億級項目,均拉滿弓上滿弦,全力以赴加快建設。 其中,東風云峰項目復工人數已達1127人,到崗率超100%,廠房建設計劃9月竣工,明年初正式投產。屆時,將生產搭載三電系統技術、車聯網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產品,助力武漢新能源汽車核心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吉利高端車項目工地,建設同樣如火如荼。整個五一假期,工人們都加快趕工,以確保2020年內完成沖壓車間、總裝車間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全面完工。為推動該項目早日達產,武漢開發區還與興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入55億元產業基金。 趕時間、搶進度、奪工期,走馬武漢開發區,這樣的建設場景比比皆是。一個個重大項目與城市一起“浴火重生”,傳遞出對這片熱土的發展信心。 投資20億元的人工智能科技園,自3月23日率先復工以來,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已達630余人。“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完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和眾創基地。”武漢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說,已有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領軍及科創企業入駐、揭牌。 去年9月揭牌并發出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的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二期建設正在啟動,下步將擴大開放測試道路范圍,推動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落地,加大與百度、華為、京東等頭部企業合作力度,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 “與英雄的武漢人民一起,打贏疫情之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二仗。”4月10日,7大重點項目在武漢開發區集中開工,總投資303億元。其中,融創·首創武漢經開國際智慧生態城市,瞄準打造武漢未來城市亮點區塊,為武漢開發區進一步“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均衡發展”打下基礎。 “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首日,武漢開發區云招商簽約金額就達到221億元,兩天后新開工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370億元,說明外界對武漢未來發展依舊信心滿滿。”武漢開發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 出臺紓困政策 中小企業危中尋機轉型發展 “從提出申請到貸款辦下地,僅用了三天時間,對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拿到3000萬元貸款,湖北華鼎團膳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清華難掩欣喜之情。 對一家餐飲中小企業而言,76天封城,無疑是一場生死大考。一度,由于資金缺口大,企業負責人寢食難安。 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武漢開發區各部門、各園區及各金融機構行動起來,通過走訪企業、專人對接、召開銀企對接會等方式,廣泛收集企業融資需求。 4月22日,武漢開發區舉行政企銀對接會,11家金融機構參與簽約,簽約金額達365 億元,支持企業62家,項目71個。隨后,各園區陸續舉辦四場銀企對接會,對接區內企業 1409 家。 4月14日,對武漢萬興汽車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而言,意義非常重大。當日武漢開發區給該企業兌付了228萬元工業技改補貼資金。“這筆資金,解了公司燃眉之急。”公司人事財務部長胡文彬說。 武漢方鼎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武漢開發區內一家生產汽車零部件企業,受疫情沖擊,復工以來,遭遇資金緊張。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加快惠企資金撥付,今年1月,企業就收到園區240萬元技改補貼資金。復工復產后,又申請到農行3000萬元貼息貸款。 目前,武漢開發區還設立了1億元企業應急保障資金,通過政府借款,全力支持有融資困難的企業渡過難關,并全力構建政銀擔合作體系,通過4321的風險分攤機制,幫助更多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針對部分企業缺工,武漢開發區還先后舉辦多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月14日,該區15家優質企業前往英山招聘,當日達成就業意向242人。 4月21日,武漢市重啟后首場線下招聘會在7個區同步進行,武漢開發區線上31家單位、線下26家單位參與,現場提供崗位872個,達成就業意向119人。 在各項惠企政策的支持下,武漢開發區一批民營企業正轉型升級,尋找發展新機遇。武漢金發科技是一家新材料企業,過去主要生產汽車、家電、通訊等行業所需要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受疫情影響,該公司傳統板塊訂單大幅下降,到2月份已虧損近1000萬元。在開發區的支持下,該公司主動轉型,開始生產口罩、防護服的上游原料——熔噴料,由于轉型早,到3月份已扭虧為盈,目前訂單已排產至6月份。“我們對武漢的未來充滿信心,下一步還將擴建在漢廠房,布局一些新的項目。”企業負責人余啟生期待,與武漢一起浴火重生,逆勢崛起! 武漢開發區召開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要求 全力以赴拉弓上弦 奮力奪取“雙勝利” 隨著“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當前,武漢已進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4月30 日,武漢市委常委、武漢開發區工委書記、漢南區委書記彭浩主持召開全區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總結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彭浩表示,今年只剩下不到三個季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再疊加疫情影響,做好全年工作難度更大、要求更高。全區上下要立即行動起來,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弘揚抗疫精神、激發必勝信心,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走出去”招商引資 力爭全年招商引資超2000億元 要大力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兵分多路、主動出擊,積極“走出去”,到先進地區開展精準招商,把好項目、大項目“請進來”,逐步引進總部經濟、商貿金融、研發設計、高端制造等產業項目,力爭全年招商引資簽約總額超過2000億元。 加快實施沿江開發戰略 做大做強“沌口中心城”和“紗帽新城” 要加快實施沿江開發戰略,以東風大道、長江沿線為軸,拉開城市建設骨架,做強做優“東風大道先進制造大走廊”和“長江沿岸科技新城發展帶”;以沌口、紗帽為核,積極推進城市開發,做大做強“沌口中心城”和“紗帽新城”,實施老舊小區、老舊廠房改造,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發揚“店小二”精神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投資發展環境 要發揚“店小二”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深化“四辦”改革為抓手,整合全區數據資源,盡快實現“一網通辦”,最大限度壓減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環節、時間、費用,提升辦事便利度,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發展環境。 狠抓有效投資 全力穩住經濟發展態勢 要強力推進吉利、東風云峰、東風高端新能源整車重點工業項目,中國城鄉武漢總部、融創·首創武漢經開國際智慧生態城等重點服務業項目,軌道交通16號線、左岸大道經開段、城中村改造等重點城建項目,恒大、中化、種業小鎮等現代農業項目,穩住投資增長步伐。搶抓中央支持政策“機遇期”“窗口期”,加快推動國家氫能源示范基地、重離子醫學中心等重大項目落地。 狠抓民生兜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要想方設法保就業,加大助企穩崗力度,積極開展就業培訓、招工對接,幫助農民就地就近務工。要抓緊開展脫貧攻堅、小康幫扶“回頭看”,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結硬仗。要兜住基本民生底線;加快建設區級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協和西院二期、武漢兒童醫院西院、武漢經開外校新校區、漢南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持續增加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供給。 掛圖作戰 定期調度 按月考核 車都成立重大項目 推進工作領導小組 從4月30日召開的武漢開發區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獲悉,該區建立重大項目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成立重大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多個不同類型的項目推進工作專班,進一步明確重大項目推進責任主體,掛圖作戰、定期調度,按月考核,確保重大項目早開工、快建設、早投產、快見效。 據了解,此次武漢開發區成立的全區重大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該區副區級以上干部擔任組長、副組長及工作專班負責人。其中,領導小組下設5個項目推進工作專班,分別涉及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工業企業技改、基礎設施、房地產、文化、教育、衛生、農業等領域。 與過去相比,該區新建立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項目責任主體和考核等。新機制明確提出,重點項目所在園區、部門對項目建設推進負主體責任,負責項目的全過程推進協調,聯系企業、部門會商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園區、部門的分管區干部對園區、部門承擔的重大項目推進負領導責任,對項目推進中的責任主體單位無法協調解決的有關問題,由責任主體單位報請分管區負責人協調解決。 新機制還要求該區相關園區、部門每月編制項目推進形象進度及投資計劃;每周集中調度項目服務企業。此外,該機制還明確了月度考核辦法,每月通過項目進度和考核結果,對進度滯后的重大項目及時開展督辦,確保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105個重大項目全部順利復工,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此前,該區出臺“抗疫18條政策”,為轄區企業建立10億元紓困基金,有效減少疫情對重大項目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