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戰略成為房企共識 |
時間:2012-07-13 來源:京華時報 視力保護色: |
200余城市提建低碳城市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致力于低碳節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就成為各國面臨的課題。截至2012年6月,中國96%以上的地級市,200余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對于城市建設中堅力量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講,更是紛紛打出低碳、生態、節能牌,萬科地產、中化方興、招商地產等品牌房企均投入巨資打造低碳產品,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低碳樓盤良莠不齊的現象隨處可見。 城市建設向低碳靠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如北京、保定、上海、杭州、無錫、蕪湖、德州、珠海、深圳、廈門、成都、重慶、武漢、南昌、貴陽、哈爾濱等。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低碳城市建設在全國已經蔚然成風。 前不久,中國能源局在APEC第十屆能源部長級會議上提交報告稱:我國低碳城鎮發展已進入全國大規模試點階段,2015年前將建設100座新能源城市。 與此同時,城市建筑中堅行業——房地產領域也開始進入低碳時代。 據悉,萬科地產、中化方興、招商地產等知名房企品牌均投入巨資認真研發低碳節能方案,仔細考慮解決對策,并將其付諸行動,對行業低碳化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但記者發現,也有部分企業卻背道而馳,打著低碳節能旗號,卻并無實際行動,甚至變本加厲進行高耗能建設的項目。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指出,“由于我國‘低碳生態城市’概念提出時間尚短,缺乏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體系、技術系統、實踐經驗以及相關政策作為支撐和指導,因而,在當前的實踐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阻礙了低碳生態城市的健康發展。” 低碳建筑標準差異大 分析人士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商業格局和可持續發展態度,決定了其在低碳領域的深耕程度。2010年,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調研發現,部分領先的開發企業已經在實際項目中充分運用了國際上先進的理念。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萬科在低碳地產的探索上一直領先一步,其投資10億元的萬科中心已經成為國內生態建筑標桿,其在深圳、上海、北京均進行了綠色建筑試點,而其以工業化技術體系為核心的低碳發展路線更成為企業戰略。 行業后起之秀——中化方興,作為首個進行“熊貓標準”自愿碳減排量交易的企業,也是國內首家進行“碳中和”、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企業。低碳發展戰略已經使中化方興受益匪淺,其旗下的金茂府能一舉拿下去年北京單盤銷冠,就與低碳戰略密不可分。該項目不僅按照國際最高節能降耗標準,設計了一套指標,嚴格指導項目在建設中的選材、施工等各個環節,并運用國際前沿的地源熱泵、毛細管網燈八大住宅科技,使建筑節能達到70%以上。而且,在社區引入的北京實驗二小校舍建設中,按照中國綠標三星標準建造,也開創了學校往低碳綠色方向發展的先河。 低碳標準亟待統一 目前,我國各地提出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名目眾多,出現了諸如“低碳生態城市”“綠色低碳生態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等至少40種以上的名稱。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表示:“各地生態城的技術要求、標準并不是很明確,在后期開發和設計要求上有較大的差距。” 在此次低碳浪潮中,企業再一次走在了行業前列。 從國內最早的零能耗、零碳排放實驗樓,到萬科研究中心零碳基地,再到綠色建筑的代表萬科中心。中化方興也建立了一整套標準化低碳建設體系,并擁有自己的綠色地產研發中心,在2010年完成了方興校園建設標準與方興綠色酒店建設標準。為了深化低碳理念,方興地產將“綠色建筑”納入企業重要的戰略部署和發展方向,并由此延伸出“綠色科技、金茂品質”的“綠金”標準,作為“金茂”系列產品獨有的優質基因及品牌內涵。 作為中國“綠色地產”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招商地產為了因地制宜地開發綠色建筑項目,制定了相應的綠色技術標準規范,指導其在全國各類建筑從項目前期至施工圖設計階段的項目定位、設計、技術產品選型、技術應用等。 專家認為,隨著低碳生活、綠色人居建筑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房地產低碳轉型已成為行業無法回避的熱點,更亟須更細化、更全面政策的出臺?!?/p> 作者:魯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