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 拿什么向環保靠攏 |
時間:2012-07-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視力保護色: |
創建低碳城市蔚然成風建筑標準良莠不齊——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致力于低碳節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就成為各國面臨的課題,隨著2012年6月10日至16日的第2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到來,中國96%以上的地級市,超過200余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一股強勁的低碳風正以空前規模刮向中國,對于城市建設中堅力量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講,更是紛紛向低碳、生態、節能靠攏,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在低碳這桿大旗下,良莠不齊的現象隨處可見。 低碳城市蔚然成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如北京、保定、上海、杭州、無錫、蕪湖、德州、珠海、深圳、廈門、成都、重慶、武漢、南昌、貴陽、吉林、哈爾濱等。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低碳城市建設在全國已經蔚然成風。 近年來,樓市在這股低碳浪潮推動之下,出現了一批如中化方興、招商、萬科等認真研發低碳節能方案,仔細考慮解決對策,并將其付諸行動的責任房企。也有一些打著低碳節能旗號,卻并無實際行動,甚至變本加厲進行高耗能建設的項目。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指出,“由于我國‘低碳生態城市’概念提出時間尚短,缺乏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體系、技術系統、實踐經驗以及相關政策作為支撐和指導,因而,在當前的實踐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阻礙了低碳生態城市的健康發展。” 低碳建筑標準差異大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出現的以“生態城”命名的在建項目就有近20個,但并不是每個項目都符合嚴格的“生態標準”。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在經過細致考察與調研后曾表示:“各地生態城的技術要求、標準并不是很明確,在后期開發和設計要求上有較大的差距。” 分析人士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商業格局和可持續發展態度,決定了其在低碳領域的深耕程度。2010年,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調研發現,部分領先的開發企業已經在實際項目中充分運用國際上先進的理念。 在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道路上,方興地產在購買16800噸云南竹林排放的碳同時,也成為國內首家進行“碳中和”,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企業。同時,社區內中國綠標三星學校的建造,也開創了學校往低碳綠色方向發展的先河,并引起了人們對下一代教育環境的重視。 此外,方興旗下金茂府還按照國際最高節能降耗標準,設計了一套指標,嚴格指導項目在建設中的選材、施工等各個環節。并運用國際前沿的地源熱泵、毛細管網燈八大住宅科技,使建筑節能達到70%以上,并營造出不用空調的恒溫恒濕恒氧室內環境 低碳標準亟待統一 目前,我國各地提出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名目眾多,出現了諸如“低碳生態城市”、“綠色低碳生態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等至少40種以上的名稱。每個地區都在給自己的低碳建設劃定標準,杭州出臺了50條“低碳新政”,無錫則建立了六個低碳體系……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低碳生態領域尚未建立權威性、導向性的指標體系,相關配套法規政策體系建設也尚不完善。正因如此,各地區各企業紛紛制定了獨立的指標體系,導致標準參差不齊。 一些品牌企業在這場低碳浪潮中扮演了先鋒隊的角色,他們在雄厚的實力背景下,直接對接國際最高標準,為今后國內低碳標準統一樹立了方向。方興旗下金茂系產品中,其開發的金茂大廈是中國第一座采納了能源之星測評工具的寫字樓;凱晨世貿中心是北京首個獲得美國LEED-EB金級認證的超甲級寫字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亞洲最大的綠色建筑高端寫字樓組群;金茂麗江君悅酒店則實現對雪山環境零影響。 專家認為,隨著低碳生活、綠色人居建筑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房地產低碳轉型已成為行業無法回避的熱點,這其中就需要有企業起到模范作用,帶領整個行業往國際化高標準的方向走,并催動更細化、更全面政策的出臺。 作者:宋然 |